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导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可能存在的不足第15-16页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5页
        1.4.2 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第15-16页
第2章 金融排斥相关理论分析第16-20页
    2.1 金融排斥理论第16-17页
    2.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第17-19页
    2.3 普惠性金融体系理论第19-20页
第3章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现状审视第20-37页
    3.1 农村金融排斥的宏观衡量第21-26页
        3.1.1 机构萎缩第23-24页
        3.1.2 涉农贷款占比第24-25页
        3.1.3 资金外流第25-26页
    3.2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具体表现及地区差异第26-30页
        3.2.1 地理排斥第26-27页
        3.2.2 评估排斥第27-28页
        3.2.3 条件排斥第28页
        3.2.4 营销排斥第28-29页
        3.2.5 价格排斥第29页
        3.2.6 自我排斥第29-30页
    3.3 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指数测度第30-37页
        3.3.1 农村金融排斥的维度确定第30-31页
        3.3.2 金融排斥指数构建第31-32页
        3.3.3 基于省际数据的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程度的分析第32-35页
        3.3.4 基于省际数据的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分析第35-37页
第4章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分析第37-47页
    4.1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形成的理论分析第37-41页
        4.1.1 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第37-38页
        4.1.2 需求抑制的原因分析第38-39页
        4.1.3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形成机理第39-41页
    4.2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41-47页
        4.2.1 变量设定及模型选取第41-43页
        4.2.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说明第43页
        4.2.3 计量结果分析第43-47页
第5章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治理第47-50页
    5.1 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47页
    5.2 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第47-48页
    5.3 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第48页
    5.4 引导民间借贷第48-49页
    5.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审计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下一篇:北京银行长沙分行操作风险管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