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球形动力电池正极材料LiNi0.80Co0.15Al0.05O2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引言第8页
    1.2 锂二次电池简介第8-10页
        1.2.1 锂二次电池发展概况第8-9页
        1.2.2 锂二次电池工作原理及特点第9-10页
    1.3 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0-18页
        1.3.1 层状化合物第11-15页
        1.3.2 尖晶石化合物第15-16页
        1.3.3 橄榄石化合物第16-18页
    1.4 富镍基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测试方法第20-27页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第20-21页
        2.1.1 实验原料第20页
        2.1.2 实验设备第20-21页
    2.2 材料的合成第21-23页
        2.2.1 前驱体的合成第21-22页
        2.2.2 正极材料的合成第22-23页
    2.3 材料的性能表征第23-25页
        2.3.1 扫描电镜分析第23-24页
        2.3.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24页
        2.3.3 化学组成分析第24页
        2.3.4 振实密度分析第24-25页
        2.3.5 粒度分析第25页
        2.3.6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25页
    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5-27页
        2.4.1 电极的合成与模拟电池的组装第25页
        2.4.2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25-27页
第三章 球形前驱体的制备探索与性能表征第27-38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共沉淀反应条件筛选第27-32页
        3.2.1 共沉淀反应条件正交实验第27-30页
        3.2.2 正交试验前驱体性能第30-32页
    3.3 进料速率对前驱体性能的影响第32-33页
    3.4 搅拌速率对前驱体性能的影响第33-34页
    3.5 陈化时间对前驱体性能的影响第34-36页
    3.6 最佳前驱体的性能表征第36-37页
    3.7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正极材料烧结工艺研究第38-53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38-39页
    4.3 烧结温度的优化第39-44页
        4.3.1 烧结温度对材料结构的影响第39-42页
        4.3.2 烧结温度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2-44页
    4.4 烧结时间的优化第44-47页
        4.4.1 烧结时间对材料结构的影响第44-45页
        4.4.2 烧结时间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5-47页
    4.5 锂化配比的优化第47-50页
        4.5.1 锂化配比对材料结构的影响第47-48页
        4.5.2 锂化配比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8-50页
    4.6 优化条件下正极材料的性能分析第50-51页
        4.6.1 LiNi_(0.80)Co_(0.15)Al_(0.05)O_2材料的形貌分析第50-51页
        4.6.2 LiNi_(0.80)Co_(0.15)Al_(0.05)O_2的常温倍率性能第51页
    4.7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宁市A类典型供电区接线模式及网架研究
下一篇:国华锦能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