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1 教养方式的概述 | 第13-22页 |
1.1.1 教养方式的概念 | 第13-14页 |
1.1.2 教养方式的分类 | 第14-15页 |
1.1.3 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 | 第15-21页 |
1.1.4 述评 | 第21-22页 |
1.2 ASD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 第22-27页 |
1.2.1 ASD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作用研究 | 第22-23页 |
1.2.2 ASD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因素研究 | 第23-24页 |
1.2.3 述评 | 第24-27页 |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第27-29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7-28页 |
2.2 研究思路 | 第28页 |
2.3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2.4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2.4.1 理论意义 | 第28页 |
2.4.2 实践意义 | 第28-29页 |
第3章 ASD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 第29-45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3.3.1 研究对象 | 第29-32页 |
3.3.2 研究工具 | 第32页 |
3.3.3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3.4 研究结果 | 第32-41页 |
3.4.1 ASD儿童父母与TD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性比较 | 第32-33页 |
3.4.2 两种类型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比较 | 第33-41页 |
3.5 分析与讨论 | 第41-45页 |
3.5.1 两种类型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3.5.2 两种类型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42-45页 |
第4章 ASD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因素 | 第45-57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45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4.3.1 研究对象 | 第45页 |
4.3.2 研究工具 | 第45-46页 |
4.3.3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4.4 研究结果 | 第46-53页 |
4.4.1 ASD儿童父母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父母期望的现状 | 第46-47页 |
4.4.2 ASD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教养效能感、父母领悟社会支持、父母期望的相关分析 | 第47-49页 |
4.4.3 ASD儿童父母教养效能感、父母领悟社会支持、父母期望与教养方式间的回归分析 | 第49-53页 |
4.5 分析与讨论 | 第53-57页 |
4.5.1 ASD儿童父母教养效能感现状分析 | 第53页 |
4.5.2 ASD儿童父母领悟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 第53-54页 |
4.5.3 ASD儿童父母期望现状分析 | 第54页 |
4.5.4 ASD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教养效能感相关分析 | 第54页 |
4.5.5 ASD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领悟社会支持相关分析 | 第54-55页 |
4.5.6 ASD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期望的相关分析 | 第55页 |
4.5.7 ASD儿童父母教养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 第55页 |
4.5.8 ASD儿童父母教养效能感与父母期望的相关分析 | 第55-56页 |
4.5.9 ASD儿童父母领悟社会支持与父母期望的相关分析 | 第56页 |
4.5.10 ASD儿童父母教养效能感在父母期望与教养方式之间的间接效应分析 | 第56-57页 |
第5章 总结论与展望 | 第57-63页 |
5.1 总结论 | 第57页 |
5.2 教育建议 | 第57-62页 |
5.2.1 父母教养方式方面 | 第57-58页 |
5.2.2 父母教养效能感方面 | 第58-59页 |
5.2.3 领悟社会支持方面 | 第59页 |
5.2.4 父母期望方面 | 第59-60页 |
5.2.5 教育工作者改善ASD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实践方面 | 第60-62页 |
5.3 研究的创新 | 第62页 |
5.4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附录 | 第73-80页 |
附录1 自编人口学问卷 | 第73-74页 |
附录2 幼儿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 第74页 |
附录3 父母教养效能感问卷 | 第74-75页 |
附录4 领悟社会支持问卷 | 第75页 |
附录5 特殊学生家长对子女期望调查问卷 | 第75-76页 |
附录6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一 | 第76-78页 |
附录7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二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