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95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认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7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主要创新点第19-21页
第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认同的理论分析第21-28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1-23页
        2.1.1 认同第21页
        2.1.2 政治认同第21-22页
        2.1.3 政治发展道路认同第22-23页
        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认同第23页
    2.2 政治发展道路认同的构成要素第23-24页
        2.2.1 政治实体认同第23-24页
        2.2.2 政治价值认同第24页
        2.2.3 政治效能认同第24页
    2.3 政治发展道路认同的基本理论第24-28页
        2.3.1 政治社会化理论第24-25页
        2.3.2 政治合法性理论第25-26页
        2.3.3 政治参与理论第26-28页
第3章 “95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认同的现状分析第28-36页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第28-29页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8页
        3.1.2 调查问卷的实施第28-29页
    3.2 调查内容第29-30页
    3.3 调查结果第30-36页
        3.3.1 主要成效第30-33页
        3.3.2 存在问题第33-36页
第4章 “95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认同困惑的原因分析第36-44页
    4.1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负面效应冲击了大学生的认同第36-38页
        4.1.1 市场经济的趋利属性容易误导大学生价值观选择的错位第36-37页
        4.1.2 经济全球化中的政治制度较量造成大学生认同的困惑第37-38页
    4.2 民主政治建设不完善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认同质疑第38-40页
        4.2.1 民主政治建设机制不够健全,弱化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第38页
        4.2.2 政治腐败侵蚀着公权力,影响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第38-39页
        4.2.3 政治绩效与人民群众预期间的落差,消解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第39-40页
    4.3 多元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认同的思想基础第40-42页
        4.3.1 大众流行文化中“三俗”现象消解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第40页
        4.3.2 西方文化的入侵干扰了大学生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判断第40-41页
        4.3.3 网络舆论的负面效应容易诱发大学生政治行为的失范第41-42页
    4.4 政治认知宏观一致性与具象模糊性的错位第42-44页
        4.4.1 大学生政治人格的晚熟导致政治认知的模糊第42-43页
        4.4.2 大学生理性思考的缺失影响认同的信心第43-44页
第5章 提升“95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认同的对策第44-50页
    5.1 加快完善市场机制以筑牢大学生认同的经济基础第44-45页
    5.2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以完善大学生认同的政治基础第45-46页
    5.3 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夯实大学生认同的文化基础第46-48页
    5.4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录第55-59页
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岛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管理问题探究
下一篇:彭山区农村跨区域征迁移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