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PP模式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综述评析 | 第13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PPP模式融资概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7页 |
一、PPP模式融资概述 | 第16-18页 |
(一)PPP模式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PPP模式融资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PPP模式的融资方式 | 第18-21页 |
(一)PPP基金 | 第18页 |
(二)银行贷款 | 第18-19页 |
(三)保险融资 | 第19页 |
(四)债券融资 | 第19页 |
(五)信托计划 | 第19-20页 |
(六)融资租赁 | 第20页 |
(七)PPP资产证券化 | 第20-21页 |
三、PPP模式融资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页 |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三)MM理论 | 第23-24页 |
(四)项目融资理论 | 第24-25页 |
(五)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PPP模式融资现状分析 | 第27-40页 |
一、我国PPP模式的发展背景 | 第27-30页 |
(一)我国PPP模式的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二)我国PPP模式取得的成就 | 第28-30页 |
二、我国PPP模式融资发展状况 | 第30-35页 |
(一)我国PPP模式的主要融资方式 | 第30-34页 |
(二)我国PPP模式的融资特征 | 第34页 |
(三)我国PPP模式的融资风险 | 第34-35页 |
三、我国PPP模式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一)PPP融资结构单一 | 第35-36页 |
(二)民营资本参与低 | 第36-37页 |
(三)社会资本退出渠道不畅 | 第37-38页 |
(四)PPP政策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国外PPP模式融资的典型做法和应用经验 | 第40-45页 |
一、国外PPP模式融资的典型做法 | 第40-42页 |
(一)英国 | 第40-41页 |
(二)加拿大 | 第41-42页 |
(三)澳大利亚 | 第42页 |
二、国外PPP模式融资的应用经验 | 第42-45页 |
(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 第42-43页 |
(二)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 第43页 |
(三)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 第43-44页 |
(四)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PPP模式融资的对策建议 | 第45-51页 |
一、优化融资结构,创新融资工具 | 第45-46页 |
(一)思想上充分认识“明股实债”的危害性 | 第45页 |
(二)探索真正股权投资模式的可能性 | 第45-46页 |
(三)拓展融资渠道的多样性 | 第46页 |
二、激发参与热情,提高民营资本参与度 | 第46-48页 |
(一)提高契约意识,加强政府信用管理 | 第46-47页 |
(二)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参与积极性 | 第47-48页 |
三、完善退出方式,构建退出机制 | 第48-49页 |
四、出台PPP基本法,保障参与者权益 | 第49-51页 |
(一)出台国家层面的PPP基本法 | 第49页 |
(二)地方法规进行合理补充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语和展望 | 第51-53页 |
一、结语 | 第51页 |
二、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