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沂蒙精神与大学生文化自信概述 | 第19-31页 |
(一)沂蒙精神概述 | 第19-22页 |
1.沂蒙精神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2.沂蒙精神的本质 | 第20-22页 |
3.沂蒙精神的价值定位 | 第22页 |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概述 | 第22-29页 |
1.文化的界定 | 第23-25页 |
2.文化自信的时代内涵 | 第25-26页 |
3.大学生文化自信释义 | 第26-29页 |
(三)沂蒙精神与文化自信的辩证关系 | 第29-31页 |
1.沂蒙精神和文化自信相互区别 | 第29-30页 |
2.沂蒙精神和文化自信相互联系 | 第30-31页 |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 | 第31-49页 |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调查设计 | 第31-33页 |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分析 | 第33-41页 |
1.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现状 | 第33-36页 |
2.大学生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自信现状 | 第36-38页 |
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现状 | 第38-40页 |
4.大学生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 | 第40-41页 |
(三)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总体表现 | 第41-44页 |
1.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积极表现 | 第42-43页 |
2.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消极表现 | 第43-44页 |
(四)大学生因缺少文化自信而产生的问题 | 第44-46页 |
1.身份认同缺失 | 第44-45页 |
2.精神家园空虚 | 第45-46页 |
3.价值取向迷失 | 第46页 |
(五)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影响因素 | 第46-49页 |
1.不良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 第46-47页 |
2.社会多元思潮的影响 | 第47-48页 |
3.网络信息碎片化的影响 | 第48页 |
4.学校和家庭教育导向和教育内容的影响 | 第48-49页 |
5.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 第49页 |
三、沂蒙精神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 | 第49-60页 |
(一)沂蒙精神丰厚的文化资源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认知 | 第50-54页 |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沂蒙精神的传统基因 | 第50-52页 |
2.中国革命文化是沂蒙精神的红色基因 | 第52-53页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沂蒙精神的创新基因 | 第53-54页 |
(二)沂蒙英烈的事迹和精神有助于增进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 第54-57页 |
1.沂蒙人民英勇抗战的革命事迹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 第55页 |
2.沂蒙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豪情壮举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赞同意识 | 第55-56页 |
3.沂蒙精神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困惑,强化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 第56-57页 |
(三)沂蒙精神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信仰 | 第57-59页 |
1.沂蒙精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第57-58页 |
2.沂蒙精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 | 第58-59页 |
3.沂蒙精神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独立、稳定的人格 | 第59页 |
(四)沂蒙精神有助于启迪和激发大学生进行文化弘扬和创新 | 第59-60页 |
1.丰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载体助力大学生文化弘扬 | 第59-60页 |
2.沂蒙精神鲜明的实践品格激励大学生文化创新 | 第60页 |
四、沂蒙精神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索 | 第60-71页 |
(一)依托沂蒙精神多种载体,多渠道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知 | 第61-64页 |
1.推广沂蒙精神学习读本,让大学生了解沂蒙文化 | 第61-62页 |
2.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充分感知革命文化 | 第62页 |
3.借力沂蒙精神专题网站,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知 | 第62-63页 |
4.推广红色影视作品,激发大学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 第63-64页 |
(二)将沂蒙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增进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 第64-66页 |
1.营造学习沂蒙精神的人文氛围,指引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方向 | 第64-65页 |
2.新媒体语境下讲好沂蒙红色故事,加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熏陶 | 第65-66页 |
3.满足大学生的日常需求,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意识 | 第66页 |
(三)加强沂蒙精神教育,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 第66-69页 |
1.开展沂蒙精神“三进”活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 第67页 |
2.宣传沂蒙精神的“人民中心”价值观念,提升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 第67-68页 |
3.颂扬沂蒙模范,为大学生人格崇拜立心 | 第68-69页 |
(四)开展沂蒙精神实践锤炼活动,实现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 第69-71页 |
1.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沂蒙精神见诸社会效果 | 第69-70页 |
2.鼓励大学生承担起传承和创新沂蒙精神的责任 | 第70-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调查问卷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