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犯罪圈扩张的概念及途径 | 第11-15页 |
1.1 犯罪圈扩张的概念解读 | 第11-12页 |
1.2 犯罪圈扩张途径 | 第12-15页 |
1.2.1 增设罪名 | 第12-13页 |
1.2.2 增设犯罪构成要件要素 | 第13页 |
1.2.3 降低犯罪门槛 | 第13-14页 |
1.2.4 提前刑法的介入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刑法修正案中犯罪圈扩张的体现 | 第15-26页 |
2.1 罪名增多 | 第15-17页 |
2.2 罪状具体化、严密程度提高 | 第17-21页 |
2.2.1 犯罪主体的扩张 | 第18-19页 |
2.2.2 犯罪行为方式的扩张 | 第19-20页 |
2.2.3 犯罪对象的扩张 | 第20-21页 |
2.3 预防性刑法增多 | 第21-23页 |
2.3.1 恐怖主义类型犯罪 | 第21页 |
2.3.2 网络类型犯罪 | 第21-22页 |
2.3.3 考试类型犯罪 | 第22页 |
2.3.4 个人信息类犯罪 | 第22页 |
2.3.5 环境保护类犯罪 | 第22-23页 |
2.3.6 经济类犯罪 | 第23页 |
2.4 刑法介入点前置 | 第23-26页 |
2.4.1 帮助行为正犯化 | 第23-24页 |
2.4.2 抽象危险犯增多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刑法修正案犯罪圈扩张的原因 | 第26-29页 |
3.1 刑法修正案立法背景是犯罪圈扩张的直接原因 | 第26页 |
3.2 刑事政策的立法指导对犯罪圈扩张的间接影响 | 第26-27页 |
3.3 刑法规范自身不足是犯罪圈扩张的内在原因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刑法修正案犯罪圈扩张的反思 | 第29-35页 |
4.1 犯罪圈扩张的积极效应 | 第29-30页 |
4.1.1 有利于完善刑法的法益保护功能 | 第29-30页 |
4.1.2 有利于严密刑事法网,强化刑法的预防功能 | 第30页 |
4.2 犯罪圈扩张的消极影响 | 第30-35页 |
4.2.1 容易导致刑法过度化,刑罚权膨胀 | 第30-31页 |
4.2.2 与刑法的谦抑性相矛盾 | 第31-32页 |
4.2.3 刑法的工具化倾向加重 | 第32页 |
4.2.4 容易造成刑法的高投入低产出 | 第32-33页 |
4.2.5 犯罪标签的负面影响加重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刑法修正案犯罪圈扩张趋势的限制 | 第35-42页 |
5.1 强化刑法谦抑性原则的贯彻 | 第35页 |
5.2 加强犯罪消极条件的应用 | 第35-38页 |
5.2.1 “但书”规定的应用 | 第36-37页 |
5.2.2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中关于犯罪消极规定的应用 | 第37页 |
5.2.3 在司法实践中加强疑罪从无原则的应用 | 第37-38页 |
5.3 加强刑法与行政法的衔接 | 第38-39页 |
5.4 强化科学立法的理念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