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公共项目代建制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公共项目代建制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公共项目代建制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公共项目代建制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2.1.1 公共项目 | 第21页 |
2.1.2 政府投资项目 | 第21页 |
2.1.3 非经营性项目 | 第21-22页 |
2.1.4 PPP模式 | 第22-23页 |
2.1.5 代建制 | 第23-2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2.1 产权理论 | 第24-25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2.2.3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 第26-27页 |
2.2.4 寻租理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案例描述 | 第29-43页 |
3.1 龙城公园项目介绍 | 第29-32页 |
3.1.1 龙城公园项目概况 | 第29页 |
3.1.2 龙城公园项目修建原因 | 第29-32页 |
3.2 A市公共项目代建制实施现状 | 第32-36页 |
3.2.1 A市公共项目代建制实施概况 | 第32-33页 |
3.2.2 A市公共项目代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3.3 龙城公园项目确定代建制的过程 | 第36-37页 |
3.4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的实施过程 | 第37-41页 |
3.4.1 确定代建主体,明确组织构架 | 第37-38页 |
3.4.2 优化规划设计,开展立项招标 | 第38-39页 |
3.4.3 充分开工准备,全面施工代建 | 第39-40页 |
3.4.4 明确代建费用,按时等额支付 | 第40-41页 |
3.5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的验收交付及竣工结算 | 第41-43页 |
3.5.1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的验收交付 | 第41页 |
3.5.2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的竣工结算 | 第41-43页 |
第4章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开展模式的选择分析 | 第43-50页 |
4.1 国内外代建制模式分析 | 第43-47页 |
4.1.1 国外代建制模式分析 | 第43-45页 |
4.1.2 国内代建制模式分析 | 第45-47页 |
4.2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模式的选择分析 | 第47-50页 |
4.2.1 龙城公园项目选取国有国营企业代建制模式的优势 | 第48页 |
4.2.2 龙城公园项目选取国有国营企业代建制模式的隐患 | 第48-50页 |
第5章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成本效益的评价分析 | 第50-56页 |
5.1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投资成本分析 | 第50-52页 |
5.1.1 政府对项目代建费率预算成本不足 | 第50-51页 |
5.1.2 政府前期准备不足造成设计成本浪费 | 第51-52页 |
5.2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 第52-56页 |
5.2.1 龙城公园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 第52-53页 |
5.2.2 龙城公园社会效益评价分析 | 第53-56页 |
第6章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过程管理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 第56-59页 |
6.1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进度管理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 第56-57页 |
6.2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质量管理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 第57页 |
6.3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廉洁管理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 第57-59页 |
第7章 龙城公园代建制项目案例的启示 | 第59-65页 |
7.1 建立完善代建制建设相关政策制度 | 第59页 |
7.2 提高公共项目代建制开展模式选择的科学性 | 第59-60页 |
7.2.1 加强政府对代建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 第59-60页 |
7.2.2 加强实力代建单位的培育力度 | 第60页 |
7.3 合理制定公共项目代建制成本预算 | 第60-61页 |
7.3.1 全面开展立项可行性分析 | 第60-61页 |
7.3.2 建立科学的代建收费体系 | 第61页 |
7.4 明确并强化公共项目代建过程中的政府作用 | 第61-65页 |
7.4.1 明确政府在代建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 第61页 |
7.4.2 加强政府在代建过程中的应急处理能力 | 第61-62页 |
7.4.3 提高政府在代建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 第62页 |
7.4.4 做好政府在代建过程中的廉政风险防范及警示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