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3页 |
1.2.1 气溶胶物理特性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2 气溶胶化学特性的研究 | 第14-18页 |
1.2.3 黑碳气溶胶 | 第18-21页 |
1.2.4 气-雪/冰界面化学成分的现代化过程研究 | 第21-23页 |
1.3 天山地区气溶胶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6-30页 |
2.1 天山地区概况 | 第26-28页 |
2.2 乌鲁木齐河流域概况 | 第28页 |
2.3 乌鲁木齐河源 1 号冰川特征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 第30-36页 |
3.1 气溶胶样品的采集 | 第30-32页 |
3.1.1 采样时间及地点 | 第30页 |
3.1.2 采样仪器及滤膜 | 第30-31页 |
3.1.3 采样过程 | 第31-32页 |
3.2 样品的实验室分析 | 第32-33页 |
3.2.1 样品的预处理 | 第32页 |
3.2.2 样品分析 | 第32-33页 |
3.3 沙尘暴数据的收集 | 第33-34页 |
3.4 污染气体数据的收集 | 第34页 |
3.5 数据的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3.5.1 因子分析 | 第34-35页 |
3.5.2 后向轨迹分析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气溶胶可溶性离子特征 | 第36-45页 |
4.1 气溶胶可溶性离子组成特征 | 第36-38页 |
4.1.1 气溶胶的酸碱性及 CO32-浓度的估算 | 第36页 |
4.1.2 气溶胶可溶性离子组成特征 | 第36-37页 |
4.1.3 气溶胶可溶性离子的存在形式 | 第37-38页 |
4.2 气溶胶可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38-41页 |
4.3 气溶胶可溶性离子的年际变化特征 | 第41-45页 |
第五章 气溶胶可溶性离子来源分析 | 第45-49页 |
5.1 因子分析 | 第45-47页 |
5.2 气团后向轨迹分析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