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一、短视频APP的兴起背景 | 第13-15页 |
二、短视频APP的发展现状 | 第15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短视频APP | 第15-16页 |
二、从受众到用户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一、短视频APP用户研究 | 第17-19页 |
二、“抖音”短视频APP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0-2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21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21-24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第六节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一、网络民族志 | 第24-26页 |
二、深度访谈法 | 第26-27页 |
三、文本分析法 | 第27-28页 |
第二章 短视频APP发展历程及特征概述 | 第28-39页 |
第一节 短视频APP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一、海外短视频APP发展历程 | 第28页 |
二、国内短视频APP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短视频APP特征 | 第29-32页 |
一、短视频APP的一般特征 | 第29-31页 |
二、音乐类短视频APP特征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抖音”短视频APP概述 | 第32-39页 |
一、基本界面 | 第32-33页 |
二、功能介绍 | 第33-36页 |
三、评价反馈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抖音”短视频APP用户网络民族志调查 | 第39-52页 |
第一节 用户特征及类型 | 第39-40页 |
一、用户特征:兼具生产者、参与者和传播者角色 | 第39页 |
二、用户类型:网红型、追随型、浏览型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用户使用情况 | 第40-49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40-42页 |
二、深度访谈结果 | 第42-49页 |
第三节 调查结论 | 第49-52页 |
一、“抖音”短视频APP用户结构 | 第49页 |
二、“抖音”短视频APP用户使用动机 | 第49-51页 |
三、“抖音”短视频APP用户使用行为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抖音”短视频社区的亚文化类型 | 第52-57页 |
第一节 拍客亚文化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恶搞亚文化 | 第53-54页 |
第三节 鬼畜亚文化 | 第54-55页 |
第四节 粉丝亚文化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抖音”短视频APP用户的“使用与满足” | 第57-69页 |
第一节 “抖音”APP短视频作品梳理 | 第57-59页 |
第二节 用户“使用与满足”分析 | 第59-69页 |
一、作为生产者的用户 | 第59-62页 |
二、作为参与者的用户 | 第62-67页 |
三、作为传播者的用户 | 第67-69页 |
第六章 “抖音”短视频APP用户研究发现及未来发展建议 | 第69-75页 |
第一节 “抖音”短视频APP用户研究发现 | 第69-72页 |
一、用户特点 | 第69-70页 |
二、用户使用“抖音”APP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 第70-72页 |
第二节 “抖音”短视频APP未来发展建议 | 第72-75页 |
一、完善内容审核机制 | 第72-73页 |
二、加强互联网行业法律监管 | 第73页 |
三、提升用户媒介素养 | 第73-74页 |
四、打造特色品牌 | 第74-75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75-77页 |
附录1 | 第77-79页 |
附录2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