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村落变迁的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以济南市八里桥社区肖氏为个案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一) 城中村的社会变迁研究 | 第12-14页 |
(二)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研究 | 第14-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一) 田野民俗志 | 第16-17页 |
(二) 文献研究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城中村——八里桥社区 | 第19-39页 |
第一节 近百年来济南市的城市发展概况 | 第19-23页 |
(一) 近百年来济南市城区的发展演变 | 第19-21页 |
(二) 八里桥社区的行政区划沿革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城中村——八里桥社区 | 第23-39页 |
(一) 老庄新区 | 第24-28页 |
(二) “三元”社区 | 第28-39页 |
第二章 “三元”社区社会变革 | 第39-55页 |
第一节 种菜与办厂 | 第39-45页 |
(一) 种菜与搞副业 | 第39-41页 |
(二) 办厂与经商 | 第41-45页 |
第二节 改居与改制 | 第45-55页 |
(一) 集体农转非 | 第45-49页 |
(二) 制度改革 | 第49-55页 |
第三章 迁居八里桥村的肖氏 | 第55-73页 |
第一节 肖氏的“老家” | 第55-62页 |
(一) 泰西石头村——二奇楼村 | 第55-58页 |
(二) 衰落的村庄 | 第58-62页 |
第二节 从边缘社区到主流社区 | 第62-66页 |
(一) “闯”进来的肖氏 | 第62-64页 |
(二) “嫁”进来的肖氏 | 第64-66页 |
第三节 迁移原因 | 第66-73页 |
(一) 缺水少地的山区 | 第66-68页 |
(二) 娶妻难 | 第68-70页 |
(三) 人挪活 | 第70-73页 |
第四章 八里桥村肖氏的社会交往与文化调适 | 第73-94页 |
第一节 与二奇楼村人的交往 | 第73-82页 |
(一) 半路离家的二奇楼人 | 第73-76页 |
(二) 生在八里桥的肖氏 | 第76-80页 |
(三) 未成的家谱 | 第80-82页 |
第二节 与八里桥村原住民的交往 | 第82-88页 |
(一) 与其他姓氏原住民的交往 | 第82-86页 |
(二) 八里桥肖氏的交往 | 第86-88页 |
第三节 与其他群体的文化调适 | 第88-94页 |
(一) 与暂住人口的交往 | 第88-90页 |
(二) 与市区人和农村人的交往 | 第90-94页 |
结语 | 第94-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一、地方文献 | 第97页 |
二、专著(编著) | 第97-98页 |
三、论文 | 第98-101页 |
致谢 | 第101-10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104-10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