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53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氮化碳的发展史简介 | 第13-14页 |
1.3 石墨相氮化碳的结构及其制备 | 第14-18页 |
1.4 g-C_3N_4的性质及相关应用 | 第18-27页 |
1.4.1 g-C_3N_4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9-23页 |
1.4.2 g-C_3N_4在光电转换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4.3 g-C_3N_4在电化学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24-25页 |
1.4.4 g-C_3N_4在分析传感方面的应用 | 第25-26页 |
1.4.5 作为模版剂和N源 | 第26-27页 |
1.4.6 催化剂 | 第27页 |
1.5 氮化碳的功能化方法 | 第27-42页 |
1.5.1 g-C_3N_4微纳结构设计 | 第27-37页 |
1.5.2 原子/分子掺杂 | 第37-39页 |
1.5.3 异质结结构 | 第39-42页 |
1.6 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42-44页 |
1.7 本文的创新性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3页 |
第二章 高光电转换活性多孔氮化碳材料的绿色制备 | 第53-63页 |
2.1 引言 | 第53-5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2.2.1 试剂 | 第54页 |
2.2.2 样品制备 | 第54页 |
2.2.3 光电化学测试 | 第54-55页 |
2.2.4 表征手段 | 第55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55-60页 |
2.3.1 多孔氮化碳(g-C_3N_4)的制备和表征 | 第55-58页 |
2.3.2 光电化学活性表征 | 第58-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第三章 结晶性调控提高氮化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 第63-78页 |
3.1 引言 | 第63-64页 |
3.2 试验部分 | 第64-65页 |
3.2.1 试剂 | 第64页 |
3.2.2 体相g-C_3N_4的制备 | 第64页 |
3.2.3 高结晶性g-C_3N_4的制备 | 第64页 |
3.2.4 表征手段 | 第64-65页 |
3.2.5 光电化学测试 | 第65页 |
3.2.6 光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65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65-75页 |
3.3.1 材料制备及相关表征 | 第65-70页 |
3.3.2 光催化有机污染物降解和光电化学活性 | 第70-7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第四章 构建氮化碳同质异质结用于高效光催化水分解产氢 | 第78-89页 |
4.1 引言 | 第78页 |
4.2 试验部分 | 第78-80页 |
4.2.1 试剂 | 第78-79页 |
4.2.2 体相9-C_3N_4的制备 | 第79页 |
4.2.3 制备同型异质结结构 | 第79页 |
4.2.4 光电化学测试 | 第79页 |
4.2.5 光催化水分解产H_2 | 第79-80页 |
4.2.6 表征手段 | 第80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80-87页 |
4.3.1 材料制备及表征 | 第80-83页 |
4.3.2 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83-85页 |
4.3.3 光催化机理探索 | 第85-8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第五章 助催化剂结构调控对氮化碳光催化的影响 | 第89-101页 |
5.1 引言 | 第89-9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0-91页 |
5.2.1 试验试剂 | 第90页 |
5.2.2 铁掺杂聚苯胺/SiO_2复合物的制备 | 第90页 |
5.2.3 铁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 | 第90页 |
5.2.4 CN/Fe-Mp-N-C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 | 第90页 |
5.2.5 光电化学测试 | 第90-91页 |
5.2.6 光催化水分解产H_2 | 第91页 |
5.2.7 表征手段 | 第91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91-99页 |
5.3.1 基于Fe-Mp-N-C/PtNPs的电化学研究 | 第91-92页 |
5.3.2 材料制备和表征 | 第92-95页 |
5.3.3 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95-97页 |
5.3.4 催化机理探究 | 第97-9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2页 |
6.1 总结 | 第101页 |
6.2 展望 | 第101-102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