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云南三七干燥特性及其传质模型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三七干燥及其功效指标评价现状第14-17页
        1.2.2 多孔介质内部传质研究现状第17-20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3页
        1.3.1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分析软件介绍第23-31页
    2.1 干燥机理第23-25页
    2.2 分形理论第25-27页
    2.3 石蜡切片法第27-28页
    2.4 相关分析软件第28-31页
第3章 云南三七主根基本物理参数测定第31-3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3.1.1 试验材料第31-32页
        3.1.2 试验仪器第32页
        3.1.3 试验方法第32-33页
    3.2 结果分析第33-37页
        3.2.1 主根基本物理参数统计第33-34页
        3.2.2 含水率对主根基本物理参数的影响第34-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云南三七人工干燥特性及其功效指标评价第38-4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8-41页
        4.1.1 材料、主要仪器及试剂第38-39页
        4.1.2 试验方法第39-41页
        4.1.3 试验指标第41页
        4.1.4 数据处理方法第4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4.2.1 干燥方法对三七主根干燥特性及PNS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4.2.2 三七主根烘箱干燥法的PNS含量评价第42-46页
        4.2.3 三七主根切片的PNS含量第46-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云南三七主根干燥动力学模型第48-55页
    5.1 传统干燥模型第48-52页
    5.2 三七主根干燥模型第52-53页
    5.3 模型验证第53-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基于分形理论的三七主根内部传质模型研究第55-65页
    6.1 传质模型的建立第55-58页
        6.1.1 模型的简化第55-56页
        6.1.2 模型的建立第56-58页
    6.2 模型求解第58-62页
    6.3 模型验证第62-64页
    6.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8页
    7.1 全文结论第65-66页
    7.2 存在的问题第66-67页
    7.3 今后研究方向第67-68页
致谢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附录A: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屈菜胚胎学研究
下一篇:山新杨响应木霉诱导的PdapARF1基因克隆及其过表达、RNAi转基因植株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