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云平台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第12-13页
        1.2.1 研究对象第12-13页
        1.2.2 研究目标第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20页
        1.3.1 境外研究综述第13-16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9页
        1.3.3 文献述评第19-20页
    1.4 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第20-22页
        1.4.1 研究思路第20页
        1.4.2 文章结构第20-22页
    1.5 创新和不足第22-23页
        1.5.1 创新之处第22页
        1.5.2 不足之处第22-23页
2 技术基础、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23-37页
    2.1 技术基础第23-30页
        2.1.1 区块链技术概述第23-28页
        2.1.2 云计算概述第28-29页
        2.1.3 基于区块链的云服务平台第29-30页
    2.2 概念界定第30-33页
        2.2.1 电子发票概述第30-32页
        2.2.2 “互联网+税务”背景下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第32-33页
        2.2.3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云平台第33页
    2.3 理论基础第33-37页
        2.3.1 软件工程第33-35页
        2.3.2 系统工程第35-37页
3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云平台的需求分析第37-49页
    3.1 电子发票业务需求分析第37-42页
        3.1.1 传统纸质发票业务流程第37-38页
        3.1.2 电子发票业务流程第38-42页
    3.2 系统用例图第42-44页
    3.3 电子发票功能需求分析第44-49页
        3.3.1 电子发票管理子系统第44-46页
        3.3.2 电子发票业务子系统第46-49页
4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云平台的构建第49-63页
    4.1 平台构建的总体目标及原则第49-51页
        4.1.1 平台构建的总体目标第49-50页
        4.1.2 平台构建原则第50-51页
    4.2 平台的总体架构第51-55页
        4.2.1 平台的区块链类型选择第51-52页
        4.2.2 平台的系统模型第52-54页
        4.2.3 平台的逻辑架构第54-55页
    4.3 平台的建设方案第55-63页
        4.3.1 平台应用层设计第55-56页
        4.3.2 平台开发层设计第56-59页
        4.3.3 平台存储层设计第59-60页
        4.3.4 平台安全层设计第60-61页
        4.3.5 平台基础设施层设计第61-63页
5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云平台的应用研究第63-79页
    5.1 平台应用目标第63-64页
    5.2 平台应用主体第64-66页
        5.2.1 税务机关第64页
        5.2.2 电子发票服务商第64-65页
        5.2.3 其他监管机构第65页
        5.2.4 区块链维护企业第65-66页
    5.3 平台应用流程第66-72页
        5.3.1 电子发票的开具第66-67页
        5.3.2 电子发票的存储第67-71页
        5.3.3 电子发票的报销第71-72页
        5.3.4 电子发票的查验第72页
    5.4 平台应用的难点和对策第72-75页
        5.4.1 电子发票接受度不高第72-73页
        5.4.3 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低第73页
        5.4.4 相关技术不成熟第73-74页
        5.4.5 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第74-75页
    5.5 平台应用的优势第75-79页
        5.5.1 现行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的比较第75-76页
        5.5.2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云平台与非区块链的电子发票云平台的比较第76-77页
        5.5.3 推行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云平台的意义第77-79页
6 总结和展望第79-81页
    6.1 结论第79-80页
    6.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后记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财政R&D补贴和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