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光任意波形产生的概述 | 第9-10页 |
1.2 可调谐波导光栅的分类及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可调谐波导光栅的分类 | 第10页 |
1.2.2 可调谐波导光栅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光任意波形产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基于时域的直接合成 | 第12-13页 |
1.3.2 基于傅里叶合成的频谱整形 | 第13-16页 |
1.3.3 基于微分器 | 第16-17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OAWG整形的相关理论 | 第19-29页 |
2.1 铌酸锂晶体的电光效应 | 第19-21页 |
2.2 铌酸锂波导光栅的理论 | 第21-26页 |
2.2.1 耦合模理论 | 第21-24页 |
2.2.2 长周期波导光栅的传输矩阵法 | 第24-25页 |
2.2.3 布拉格光栅的传输矩阵法 | 第25-26页 |
2.3 基于傅里叶合成的频谱整形原理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长周期波导光栅的二阶微分器 | 第29-41页 |
3.1 微分器的理论基础 | 第29页 |
3.2 基于长周期波导光栅的二阶微分器 | 第29-36页 |
3.2.1 结构图 | 第29-30页 |
3.2.2 基于长周期波导光栅的二阶微分器的原理 | 第30-32页 |
3.2.3 仿真分析 | 第32-36页 |
3.3 本结构的性能分析 | 第36-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双阵列可调谐变迹布拉格波导光栅的OAWG的设计 | 第41-56页 |
4.1 结构图与工作原理 | 第41-43页 |
4.2 多参量可调的周期光波形的产生及分析 | 第43-50页 |
4.2.1 光栅中心波长的调谐 | 第44页 |
4.2.2 相位的调谐 | 第44-45页 |
4.2.3 输出的光脉冲形状的调谐 | 第45-48页 |
4.2.4 光脉冲周期的调谐 | 第48-50页 |
4.3 本结构的性能分析 | 第50-55页 |
4.3.1 光栅上的电压对波长的补偿 | 第50-51页 |
4.3.2 波导上的电压对幅度和相位的补偿 | 第51-52页 |
4.3.3 光栅上的电压变化引起的误差 | 第52-54页 |
4.3.4 波导上的电压变化引起的误差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基于单阵列可调谐变迹布拉格波导光栅的OAWG的设计 | 第56-71页 |
5.1 结构图与工作原理 | 第56-58页 |
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8-65页 |
5.2.1 幅度的调谐 | 第58-59页 |
5.2.2 输出光脉冲形状的调谐 | 第59-62页 |
5.2.3 高斯脉冲的时延的调谐 | 第62-63页 |
5.2.4 不同幅度的高斯脉冲 | 第63页 |
5.2.5 高斯脉冲幅度的线性调谐 | 第63-65页 |
5.3 本结构的性能分析 | 第65-69页 |
5.3.1 电压对幅度和相位的补偿 | 第65-66页 |
5.3.2 光栅上的电压变化引起的误差 | 第66-68页 |
5.3.3 波导上的电压变化引起的误差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 | 第71-73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6.2 前景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