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 言 | 第6-11页 |
选题意义 | 第6页 |
文献综述 | 第6-9页 |
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 | 第9-11页 |
第一章 信用形式变迁与组织 | 第11-17页 |
第一节 信用发展中的"组织" | 第11-14页 |
第二节 组织参与信用形式的发展 | 第14-17页 |
第二章 赈贷——政府与赈灾信用 | 第17-24页 |
第一节 隋唐之前的简单赈灾信用形式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信用形式复杂化——专门机构的设置 | 第19-24页 |
第三章 古代的国债——政府信用 | 第24-28页 |
第四章 组织与高利贷信用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民间高利贷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官营高利贷 | 第31-36页 |
·公廨钱 | 第31-32页 |
·青苗钱 | 第32-33页 |
·斡脱钱 | 第33页 |
·生息银两 | 第33-36页 |
第五章 制度与金融机构的兴衰 | 第36-50页 |
第一节 典当业 | 第36-41页 |
·典当的起源——寺院质库 | 第36-37页 |
·典当的发展成熟 | 第37-40页 |
·典当的衰落 | 第40-41页 |
第三节 钱庄业 | 第41-50页 |
·钱庄的历史渊源 | 第41-48页 |
·钱庄的发展与衰落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