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弧菌论文

副溶血弧菌转录因子AphA调控生物膜基因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1.1 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第11-12页
        1.1.1 形态染色第11页
        1.1.2 培养特性第11-12页
        1.1.3 生化反应第12页
    1.2 副溶血弧菌毒力研究概述第12-17页
        1.2.1 耐热直接溶血素(TDH)第13-14页
        1.2.2 不耐热溶血素(TLH)第14页
        1.2.3 粘附因子第14页
        1.2.4 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第14-16页
        1.2.5 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第16页
        1.2.6 多种酶类第16-17页
    1.3 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研究现状第17-25页
        1.3.1 鞭毛第17-19页
        1.3.2 四型菌毛(type Ⅳ pili)第19页
        1.3.3 多糖第19-21页
        1.3.4 环二鸟苷酸(c-di-GMP)第21-23页
        1.3.5 弧菌的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第23-25页
第2章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27页
第3章 AphA蛋白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膜表型和c-di-GMP合成的影响实验第27-35页
    3.1 材料第27-28页
        3.1.1 菌株和质粒第27页
        3.1.2 酶和试剂盒第27页
        3.1.3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27-28页
        3.1.4 主要仪器第28页
    3.2 方法第28-30页
        3.2.1 细菌培养第28页
        3.2.2 菌落表面褶皱第28页
        3.2.3 生物膜结晶紫染色第28-29页
        3.2.4 c-di-GMP测定第29-30页
    3.3 结果第30-32页
        3.3.1 AphA蛋白影响VP菌生物膜表型第30-31页
        3.3.2 AphA促进c-di-GMP的合成第31-32页
    3.4 讨论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副溶血弧菌AphA蛋白的DNA结合活性分析第35-57页
    4.1 材料第35-41页
        4.1.1 菌株和质粒第35-36页
        4.1.2 酶,试剂盒第36页
        4.1.3 药品,试剂,溶液的配制第36-40页
        4.1.4 主要仪器第40-41页
    4.2 方法第41-49页
        4.2.1 pET-28a-c(+)质粒图谱第41-42页
        4.2.2 AphA蛋白的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2-45页
        4.2.3 His-AphA蛋白的表达和纯化第45-47页
        4.2.4 AphA蛋白的DNA结合活性分析第47页
        4.2.5 凝胶阻滞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shift assay,EMSA)第47-49页
    4.3 结果第49-54页
        4.3.1 AphA蛋白的表达第49-51页
        4.3.2 AphA蛋白的DNA结合活性分析第51-52页
        4.3.3 凝胶阻滞实验(EMSA)第52-54页
    4.4 讨论第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7页
第5章 副溶血弧菌LacZ报告基因融合实验及实时定量ImPCR第57-71页
    5.1 材料第58页
        5.1.1 菌株和质粒第58页
        5.1.2 酶,试剂盒第58页
        5.1.3 药品,试剂,溶液的配制第58页
        5.1.4 主要仪器第58页
    5.2 方法第58-66页
        5.2.1 LacZ重组质粒构建第58-61页
        5.2.2 重组质粒转化入副溶血弧菌野生株和突变株第61-63页
        5.2.3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第63-64页
        5.2.4 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eal time RT-PCR)第64-66页
    5.3 结果第66-68页
        5.3.1 LacZ报告基因融合实验结果第66-67页
        5.3.2 AphA抑制scrABC和scrG的转录第67-68页
    5.4 讨论第68-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6章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3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83-85页
致谢第85-87页
攻读期间发表论著及参加科研情况第87页
    1. 发表的论文第87页
    2. 参与的科研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申克孢子丝菌双相型转换相关基因功能研究
下一篇:黄芪注射液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