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旅游目的地恢复力评价 | 第11-14页 |
1.2.2 旅游业恢复力评价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恢复力理论 | 第17-24页 |
2.1.1 相关定义 | 第17-21页 |
2.1.2 适应性循环理论 | 第21-22页 |
2.1.3 扰沌理论 | 第22-23页 |
2.1.4 替代物理论 | 第23-24页 |
2.2 综合评价理论 | 第24-27页 |
2.2.1 民族地区旅游业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24-26页 |
2.2.2 民族地区旅游业恢复力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民族地区旅游业恢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45页 |
3.1 民族地区旅游业恢复力综合评价指标条目池编制 | 第27-39页 |
3.1.1 旅游企业指标 | 第28-30页 |
3.1.2 旅游从业者指标 | 第30-31页 |
3.1.3 政府指标 | 第31-34页 |
3.1.4 生态环境指标 | 第34页 |
3.1.5 旅游资源指标 | 第34-35页 |
3.1.6 旅游地居民指标 | 第35-36页 |
3.1.7 旅游者指标 | 第36-39页 |
3.2 民族地区旅游业恢复力综合评价指标筛选 | 第39-45页 |
3.2.1 民族地区旅游业恢复力综合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 第39-41页 |
3.2.2 民族地区旅游业恢复力综合评价指标筛选过程 | 第41-42页 |
3.2.3 民族地区旅游业恢复力综合评价指标筛选结果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民族地区旅游业恢复力分层模糊综合评价 | 第45-54页 |
4.1 建立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 第45-46页 |
4.2 确定指标权重 | 第46-51页 |
4.3 设置基础数据 | 第51-52页 |
4.4 子准则层相对主准则层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52-53页 |
4.5 主准则层相对目标层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业恢复力分层模糊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 第54-61页 |
5.1 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业现状分析 | 第54-56页 |
5.2 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业恢复力分层模糊综合评价 | 第56-61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附件一 专家咨询问卷——民族地区旅游业恢复力指标重要性评分 | 第71-75页 |
附件二 专家咨询问卷——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业恢复力指标模糊评判 | 第75-7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