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1 植物叶色突变体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1.1.1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和分类 | 第11-12页 |
1.1.2 叶色突变体的遗传方式 | 第12-13页 |
1.1.3 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 | 第13-17页 |
1.2 小麦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2.1 国外小麦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2 国内小麦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3 小麦黄绿突变体Ygm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叶色突变体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小麦黄绿突变体Ygm的转录组分析 | 第24-4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2.1 文库构建与转录组测序 | 第25-26页 |
2.2.2 数据过滤及与参考基因组比对 | 第26页 |
2.2.3 转录本组装与功能注释 | 第26-27页 |
2.2.4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第27页 |
2.2.5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7页 |
2.3.1 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2.3.2 差异表达基因(DEG)的鉴定和功能注释 | 第28-31页 |
2.3.3 参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31-32页 |
2.3.4 与光合作用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 第32-33页 |
2.3.5 转录因子的鉴定 | 第33-35页 |
2.3.6 热激转录因子(Hsfs)与叶色变化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互作分析 | 第35-37页 |
2.3.7 转录组数据的qRT-PCR验证结果分析 | 第37页 |
2.4 讨论 | 第37-43页 |
2.4.1 小麦Ygm突变体的叶色变化与光合色素的合成代谢密切相关 | 第37-39页 |
2.4.2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 第39-40页 |
2.4.3 热激转录因子、热激蛋白和叶绿体 | 第40-43页 |
第三章 小麦黄绿突变体Ygm的光合色素合成特性分析 | 第43-5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2.1 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测量 | 第43-44页 |
3.2.2 HPLC法测类胡萝卜素各成分含量 | 第4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3.3.1 Y株和G株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变化 | 第44-45页 |
3.3.2 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含量的变化 | 第45-48页 |
3.4 讨论 | 第48-50页 |
3.4.1 小麦黄绿突变体Ygm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的变化 | 第48页 |
3.4.2 小麦Ygm突变体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含量的变化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0-52页 |
4.1 结论 | 第50页 |
4.2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