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齐斯河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蚋天敌种类调查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大型底栖动物概念及组成 | 第9-10页 |
1.3 大型底栖动物的作用 | 第10页 |
1.4 大型底栖动物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4.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4.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5 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 第12-13页 |
1.5.1 温度 | 第12页 |
1.5.2 海拔 | 第12页 |
1.5.3 pH值 | 第12-13页 |
1.5.4 溶氧量 | 第13页 |
1.6 额尔齐斯河概况 | 第13页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2.1 采集时间与地点 | 第15-17页 |
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17页 |
2.2.1 供试试剂及仪器 | 第17页 |
2.2.2 采样方法 | 第17页 |
2.2.3 样品的鉴定 | 第17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额尔齐斯河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 第19-31页 |
3.1 额尔齐斯河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 第19-24页 |
3.2 额尔齐斯河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 | 第24-27页 |
3.2.1 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分布 | 第24-25页 |
3.2.2 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与生物量分布 | 第25-27页 |
3.3 额尔齐斯河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 | 第27-28页 |
3.4 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 | 第28-30页 |
3.5 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蚋幼虫天敌种类调查 | 第31-34页 |
4.1 调查地点和方法 | 第3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4.2.1 额尔齐斯河支流蚋幼虫主要天敌种类 | 第31-32页 |
4.2.2 额尔齐斯河支流蚋幼虫和天敌密度折线图 | 第32-3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4-38页 |
5.1 结论 | 第34-35页 |
5.1.1 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 第34页 |
5.1.2 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 第34页 |
5.1.3 大型底栖动物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 第34页 |
5.1.4 蚋类幼虫与其天敌种类调查 | 第34-35页 |
5.2 讨论 | 第35-38页 |
5.2.1 水环境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 第35页 |
5.2.2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5.2.3 蚋虫天敌分析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