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冠状动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前言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22页
    2.1 RDW 的检测原理及主要作用第14页
    2.2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概况第14-15页
    2.3 RDW 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相关机制第15-19页
        2.3.1 RDW 与心力衰竭第15页
        2.3.2 RDW 与动脉粥样硬化第15-16页
        2.3.3 RDW 与冠心病第16-17页
        2.3.4 RDW 与高血压第17-18页
        2.3.5 RDW 与肺动脉高压第18-19页
    2.4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反应第19-20页
    2.5 RDW 与炎性标记物第20页
    2.6 相关机制第20-21页
    2.7 结语第21-22页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2-26页
    3.1 研究对象第22页
        3.1.1 入选标准第22页
        3.1.2 排除标准第22页
    3.2 研究方法第22-24页
        3.2.1 分组方法第22-23页
        3.2.2 冠脉造影及冠脉血管病变程度评价标准第23-24页
    3.3 主要仪器第24页
    3.4 临床资料收集第24页
    3.5 临床诊断标准第24页
    3.6 统计学分析第24-26页
第4章 结果第26-35页
    4.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第26-27页
    4.2 CHD 组与对照组 RDW 水平的比较第27-28页
    4.3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第28-29页
    4.4 CHD 组,不同临床分型 4 个亚组间相关资料的比较第29-30页
    4.5 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 积分)、RDW、HS-CRP 及中性粒细胞比值间的相关性第30-32页
    4.6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RDW 与肌酐、BNP、HS-CRP、肌钙蛋白 I 峰值及射血分数(EF)的相关性第32-34页
    4.7 CHD 危险因素的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第34-35页
第5章 讨论第35-40页
第6章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8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移植模型和心肌梗死模型中滞留率的影响
下一篇:雌激素合成与代谢基因CYP17,COMT在慢性HCV感染及治疗中相关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