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六、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一) 儿童本位论 | 第16-18页 |
(二) 儿童发展心理学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儿童影像纪录片概述 | 第20-29页 |
一、儿童影像纪录片的发展脉络梳理 | 第20-25页 |
(一) 宣教时期 | 第20-22页 |
(二) 纪实时期 | 第22-23页 |
(三) 多元融合时期 | 第23-25页 |
二、儿童影像纪录片的创作现状 | 第25-26页 |
(一) 展现原生态儿童生活 | 第25-26页 |
(二) 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 第26页 |
三、儿童影像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儿童心理的分析与把握 | 第26-29页 |
(一) 儿童的情绪表达与情感调控 | 第26-27页 |
(二) 儿童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行为 | 第27-28页 |
(三) 儿童本位思想与儿童自尊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儿童影像纪录片的前期创作准备与构思 | 第29-35页 |
一、探寻儿童生活 | 第29-31页 |
二、贴近儿童视角 | 第31-32页 |
三、讲述儿童自身故事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儿童影像纪录片的中期拍摄 | 第35-44页 |
一、拍摄构图 | 第35-38页 |
(一) 中近景与特写的运用 | 第35-37页 |
(二) 平摄角度的运用 | 第37-38页 |
(三) 儿童与环境的位置关系 | 第38页 |
二、色彩与光影 | 第38-41页 |
(一) 通过色彩塑造儿童感官世界 | 第39-40页 |
(二) 通过光影塑造儿童内心世界 | 第40-41页 |
三、儿童影像纪录片录音注意事项 | 第41-44页 |
第五章 儿童影像纪录片的后期创作 | 第44-52页 |
一、主题再提炼:把儿童当儿童看待 | 第44-46页 |
二、叙事结构:多线叙事手法的运用 | 第46-47页 |
三、叙事蒙太奇:隐藏剪辑意图 | 第47-48页 |
四、字幕:儿童生活细节的补充 | 第48-49页 |
五、配乐:渲染多彩的儿童世界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乐园》创作回顾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