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页 |
二、本文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与银行信贷调配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银行信贷调配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一、区域经济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二、银行信贷调配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与银行信贷调配理论分析 | 第20-23页 |
一、经济增长理论 | 第20-21页 |
二、货币理论 | 第21-22页 |
三、信贷调配影响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银行信贷调配对区域经济影响原理 | 第23-25页 |
一、银行信贷调配对区域经济的直接影响 | 第23-24页 |
二、银行信贷调配对区域经济的间接影响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经济发展及银行信贷调配差异分析 | 第25-40页 |
第一节 我国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分析 | 第25-29页 |
一、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 | 第25-27页 |
二、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 | 第27-29页 |
三、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因素 | 第29页 |
第二节 我国银行信贷调配差异分析 | 第29-37页 |
一、我国信贷整体情况 | 第29-31页 |
二、我国四大区域信贷调配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31-34页 |
三、我国银行信贷调配结构差异 | 第34-37页 |
第四节 银行信贷调配差异产生因素 | 第37-40页 |
一、区域资金收益率 | 第37-38页 |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第38页 |
三、区域法治信用环境 | 第38-39页 |
四、宏观调控手段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我国银行信贷调配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 | 第40-47页 |
第一节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一、变量的选取 | 第40-41页 |
二、数据选取 | 第41页 |
第二节 静态面板实证分析 | 第41-43页 |
一、模型构建 | 第41-42页 |
二、静态面板模型的选择 | 第42页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动态面板实证分析 | 第43-47页 |
一、模型构建 | 第44页 |
二、单位根检验 | 第44-45页 |
三、GMM估计结果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7-48页 |
一、银行信贷区域配置结构不平衡 | 第47页 |
二、银行信贷调配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47页 |
三、信贷调配不是区域经济增长最重要动力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48-50页 |
一、对区域法治信用环境完善 | 第48页 |
二、因地制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缩小区域间信贷差距 | 第48-49页 |
三、逐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 | 第49页 |
四、把握政策机遇,改善信贷区域结构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