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知识分子的转型与中国现代域外游记的产生背景 | 第13-25页 |
第一节 何为知识分子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与知识分子的转型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知识分子的转型与现代域外游记的产生 | 第15-25页 |
一、 现代域外游记的创作动机 | 第15-19页 |
二、 现代域外游记的创作背景 | 第19-25页 |
第二章 知识分子的转型与现代域外游记中的“社会相” | 第25-35页 |
第一节 现代域外游记中的“现代性”眼光 | 第25-27页 |
一、 晚清域外游记中的“社会相” | 第25-27页 |
二、 现代域外游记中的“社会相” | 第27页 |
第二节 现代社会不同知识分子笔下不同的“社会相” | 第27-35页 |
一、 具有革命意识的知识分子笔下的“社会相”——以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中的俄国社会为例 | 第27-29页 |
二、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笔下的“社会相”——以徐志摩《欧游漫录》中的俄国社会为例 | 第29-32页 |
三、 其他作家笔下的“社会相” | 第32-35页 |
第三章 知识分子的转型与现代域外游记中的人生哲学 | 第35-41页 |
第一节 游记的审美维度——景、情、理的浑融 | 第35-38页 |
第二节 特殊时空的情感生发——以火车、汽船等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行旅体验为例 | 第38-41页 |
第四章 知识分子的转型与现代域外游记的文学变革 | 第41-51页 |
第一节 现代散文的发达与现代域外游记 | 第41-43页 |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转型和现代域外游记的文学变革 | 第43-51页 |
一、 知识分子的转型与现代域外游记文学观念的变化 | 第43-44页 |
二、 现代域外游记的语言及其文体的变革 | 第44-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