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导论第8-18页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1.选题背景第8-9页
        2.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6页
        1.国外文献综述第10-13页
        2.国内文献综述第13-16页
        3.文献综述简评第16页
    (三)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研究内容第16页
        2.研究方法第16-17页
    (四)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1.可能的创新第17页
        2.存在的不足第17-18页
二、互联网金融概述第18-25页
    (一)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主要模式第18-21页
        1.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第18页
        2.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形式第18-21页
    (二) 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第21-23页
        1.功能金融理论第21-22页
        2.金融深化理论第22页
        3.普惠金融理论第22-23页
        4.长尾理论第23页
    (三)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类型第23-25页
        1.流动性风险第23-24页
        2.信息不对称风险第24页
        3.系统风险第24页
        4.法律风险第24-25页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及问题第25-34页
    (一)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第25-26页
        1.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现状第25页
        2.P2P网络借贷的监管现状第25-26页
        3.众筹融资的监管现状第26页
    (二) 互联网金融监管现存问题第26-29页
        1.互联网金融格局下监管体制的结构错位第26-27页
        2.现行监管模式与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不协调第27-28页
        3.传统监管模式监管效果不显著第28-29页
    (三) 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9-34页
        1.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不健全第29页
        2.现行监管机构不能满足行业个性需求第29-33页
        3.互联网金融监管成本提高第33-34页
四、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借鉴第34-38页
    (一)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第34-35页
        1.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要措施第34-35页
        2.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要措施第35页
    (二)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借鉴第35-38页
        1.美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第36页
        2.英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第36-38页
五、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建议第38-42页
    (一) 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第38-39页
        1.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第38页
        2.修订与互联网金融发展不适应的法律第38-39页
        3.以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约束互联网金融发展第39页
    (二) 重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第39-40页
        1.建立科学的层级监管体系第39页
        2.建立适合混业经营的监管机制第39-40页
        3.实施系统有效的监管制度第40页
    (三) 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的创新第40-42页
        1.对现有的监管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第40-41页
        2.对现有的监管体制进行进一步改革第41页
        3.逐渐推进互联网金融准入式监管第41页
        4.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信息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金融发展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下一篇:农业银行H支行基层员工激励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