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引言第10-36页
    一、马克思劳动理论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第10-17页
    二、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其述评第17-29页
        (一)国外研究马克思劳动理论的三大流派第17-23页
        (二)国内研究马克思劳动理论的三种方式第23-29页
    三、马克思劳动理论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第29-36页
        (一)何以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研究马克思劳动理论第30-33页
        (二)本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方法第33-36页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思想渊源第36-51页
    一、古代社会“稚气而崇高”的劳动观念第36-41页
        (一)古希腊神话和哲学对劳动的原初理解第36-39页
        (二)基督教传统论劳动与人的存在的神圣性第39-41页
    二、近代政治经济学对劳动的经济规定的发现第41-46页
        (一)重农学派的劳动理论第41-43页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观点第43-46页
    三、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思辨劳动理论第46-51页
        (一)黑格尔对经济学劳动概念的哲学改造第47页
        (二)黑格尔关于精神劳动的否定辩证法第47-51页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第51-74页
    一、马克思劳动理论变革的问题逻辑和思想历程第51-62页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经济学劳动概念的哲学提升第51-57页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论劳动的社会历史内涵第57-60页
        (三)《资本论》对现代劳动形态的哲学-经济学批判第60-62页
    二、马克思劳动理论变革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奠基第62-69页
        (一)劳动上升为实践的根本性内容第63-65页
        (二)劳动被理解为实践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第65-67页
        (三)劳动被理解为实践的历史观意义第67-69页
    三、马克思劳动理论的三重维度第69-74页
        (一)马克思劳动理论的肯定性维度第69-70页
        (二)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批判性维度第70-72页
        (三)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理想性维度第72-74页
第三章 “一般劳动”与人的现实存在第74-93页
    一、劳动在何种意义上创造了人本身第74-81页
        (一)劳动的创造性作为一种现代观念第75-76页
        (二)劳动方式与个体生命的存在方式第76-78页
        (三)劳动确认和提升人的“类存在”第78-81页
    二、劳动作为社会关系的生长点和纽结点第81-85页
        (一)劳动的社会本性及其历史认知第81-82页
        (二)劳动承载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法第82-84页
        (三)劳动何以作为社会关系的纽结点第84-85页
    三、劳动作为历史的诞生地和秘密第85-89页
        (一)超越自然的历史及其现实基础第85-88页
        (二)劳动何以成为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第88页
        (三)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第88-89页
    四、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误解第89-93页
第四章 “异化劳动”与现代性批判第93-113页
    一、异化劳动的批判和扬弃第93-100页
        (一)异化劳动的现象与本质第94-97页
        (二)劳动异化及其扬弃的辩证过程第97-98页
        (三)扬弃劳动异化何以可能第98-100页
    二、劳动价值论的彻底化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第100-104页
        (一)“劳动力”概念通向彻底的劳动价值论第100-102页
        (二)从“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到“劳动的政治经济学”第102-104页
    三、马克思劳动批判的实践后果和思想效应第104-113页
        (一)彻底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第104-106页
        (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主体性和革命任务第106-108页
        (三)回应当代理论家对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质疑第108-113页
第五章 “自由劳动”与人性之美的憧憬第113-129页
    一、马克思论“自由劳动”第113-119页
        (一)“自由劳动”作为生命本身的确证和实现第113-116页
        (二)“自由劳动”的艺术本质第116-119页
    二、劳动创造人性之美的模仿原理与象征原理第119-123页
        (一)劳动的创造性与人性的完满性第119-122页
        (二)“劳动创造美”的模仿性原理与象征性原理第122-123页
    三、在当代劳动形态中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关怀第123-129页
        (一)当代劳动的现实处境及其内在矛盾第123-124页
        (二)劳动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未来发展第124-125页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观念如何照亮人的现实生活第125-129页
结论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8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38-139页
后记第139-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郑玄易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视听通道的注意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