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参与立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民主科学立法的现状 | 第10-19页 |
1.1 当前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10-14页 |
1.1.1 立法参与主体 | 第10-11页 |
1.1.2 立法程序 | 第11-13页 |
1.1.3 科学民主立法的新举措 | 第13-14页 |
1.2 当前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2.1 部门利益主导立法 | 第14页 |
1.2.2 立法的科学化有待提高 | 第14-15页 |
1.2.3 公众参与度不高 | 第15页 |
1.3 建立第三方参与立法的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1.3.1 第三方参与立法的现状评析 | 第15-18页 |
1.3.2 第三方参与立法的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第三方参与立法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19-25页 |
2.1 第三方参与立法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1 立法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第三方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 第三方参与立法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2.2.1 人民主权论 | 第20-21页 |
2.2.2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 第21-22页 |
2.3 第三方参与立法的价值功能 | 第22-25页 |
2.3.1 法团主义模式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 | 第22-23页 |
2.3.2 立法精细化 | 第23-24页 |
2.3.3 公民意志的现实表达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域外第三方参与立法考察 | 第25-29页 |
3.1 美国第三方参与立法考察 | 第25页 |
3.1.1 美国第三方参与立法概说 | 第25页 |
3.1.2 美国第三方对立法的影响 | 第25页 |
3.2 英国第三方参与立法考察 | 第25-26页 |
3.2.1 英国的协商制度 | 第25-26页 |
3.2.2 英国的第三方调查 | 第26页 |
3.3 瑞士第三方参与立法考察 | 第26-27页 |
3.3.1 瑞士立法现状简介 | 第26-27页 |
3.3.2 瑞士的专家委员会制度 | 第27页 |
3.4 日本第三方参与立法考察 | 第27-29页 |
3.4.1 日本第三方参与立法的概述 | 第27-28页 |
3.4.2 日本咨询审议会制度介绍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第三方参与立法途径的困境及创新 | 第29-36页 |
4.1 第三方参与立法的传统途径 | 第29-32页 |
4.1.1 法律草案征求意见 | 第29-30页 |
4.1.2 立法听证会 | 第30-31页 |
4.1.3 立法座谈会 | 第31-32页 |
4.2 传统途径的困境 | 第32-33页 |
4.2.1 第三方参与立法的碎片化 | 第32页 |
4.2.2 第三方参与立法的非法定化 | 第32-33页 |
4.2.3 第三方参与立法的机制不成熟 | 第33页 |
4.3 第三方参与立法的新途径 | 第33-36页 |
4.3.1 第三方立法评估 | 第33-34页 |
4.3.2 委托起草立法建议稿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第三方参与立法的制度构建 | 第36-43页 |
5.1 第三方参与主体坚守中立 | 第36-38页 |
5.1.1 第三方资格认定 | 第36-37页 |
5.1.2 第三方中立立场的监督 | 第37-38页 |
5.2 推进参与途径的法定化 | 第38-40页 |
5.2.1 第三方评估法定化 | 第38-39页 |
5.2.2 委托起草法律草案法定化 | 第39-40页 |
5.2.3 民主参与立法的一般途径 | 第40页 |
5.3 完善第三方参与立法的程序 | 第40-43页 |
5.3.1 明确适用情形 | 第40-41页 |
5.3.2 加强过程监督 | 第41-42页 |
5.3.3 成果吸收客观公正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