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盐生草耐盐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功能验证

摘要第2-4页
Summary第4-5页
缩略词表第6-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2页
    1.1 引言第9页
    1.2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第9-11页
    1.3 小麦组织培养进展第11-13页
        1.3.1 小麦幼胚的培养第11页
        1.3.2 小麦成熟胚的培养第11-12页
        1.3.3 小麦花药的培养第12-13页
        1.3.4 小麦茎尖的培养第13页
    1.4 小麦遗传转化的方法第13-16页
        1.4.1 基因枪法第13-14页
        1.4.2 农杆菌介导法第14-15页
        1.4.3 花粉管通道法第15-16页
    1.5 作物耐盐性研究进展第16-20页
        1.5.1 作物耐盐机制第16-18页
        1.5.2 耐盐相关基因第18页
        1.5.3 耐盐基因的发掘第18-19页
        1.5.4 小麦耐盐基因研究进展第19-20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1.7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的优化第22-3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3页
        2.1.1 小麦品种第22页
        2.1.2 培养基及试剂配比第22-23页
    2.2 试验方法第23-24页
        2.2.1 种子灭菌第23页
        2.2.2 小麦成熟胚的切取第23页
        2.2.3 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第23-24页
        2.2.4 愈伤组织的分化第24页
        2.2.5 生根培养第24页
        2.2.6 统计方法第24页
    2.3 结果分析第24-27页
        2.3.1 2 ,4-D浓度对小麦愈伤诱导的影响第24-25页
        2.3.2 不同基因型对小麦愈伤诱导的影响第25页
        2.3.3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第25-27页
    2.4 讨论第27-30页
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CL5527基因的遗传转化第30-38页
    3.1 材料与试剂第30-32页
        3.1.1 实验材料第30页
        3.1.2 实验试剂第30-32页
    3.2 试验方法第32-34页
        3.2.1 农杆菌的活化第32页
        3.2.2 农杆菌的检测第32-33页
        3.2.3 农杆菌侵染第33-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3.3.1 农杆菌菌液检测第34页
        3.3.2 农杆菌浓度对愈伤生长的影响第34-35页
        3.3.3 头孢霉素对农杆菌抑菌效果的影响第35-36页
    3.4 讨论第36-38页
第四章 耐盐基因CL5527在拟南芥中的功能验证第38-47页
    4.1 材料与试剂第38页
        4.1.1 实验材料第38页
        4.1.2 培养基配比第38页
        4.1.3 盆栽基质第38页
    4.2 试验方法第38-40页
        4.2.1 发芽率测定第38-39页
        4.2.2 根系生长测定第39-40页
        4.2.3 幼苗生长状态测定第40页
        4.2.4 统计方法第4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4.3.1 盐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种子萌发情况第40-42页
        4.3.2 盐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根系生长情况第42-43页
        4.3.3 盐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及生理指标变化第43-45页
    4.4 讨论第45-47页
第五章 结论第47-49页
    5.1 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的优化第47页
    5.2 农杆菌介导CL5527基因的遗传转化第47页
    5.3 盐生草耐盐基因的功能验证第47-48页
    5.4 研究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58页
导师简介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覆盖方式及施肥对旱地春小麦生长及土壤无机氮变化的影响
下一篇:地膜玉米田免耕轮作小麦的水氮运筹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