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另类“差序格局”: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类型研究--基于S市P区政府购买服务实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0-28页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缘起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第12-22页
        1.2.1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研究第12-15页
        1.2.2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第15-21页
        1.2.3 以往研究述评及反思第21-22页
    1.3 理论视角第22-25页
        1.3.1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第22-24页
        1.3.2 另类“差序格局”第24-25页
    1.4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第25-28页
        1.4.1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4.2 分析框架第26-28页
第2章 基层政府与内生性社会组织:属地化庇护下的依附关系第28-39页
    2.1 项目连续性下互动关系的持续强化第28-30页
        2.1.1 A社会组织简介第28-29页
        2.1.2 互动日益强化第29-30页
    2.2 项目实施支持的倾心倾力第30-35页
        2.2.1 “一重协助”:需求商议与对象动员第31-32页
        2.2.2 “二重支持”:人力与资源齐投入第32-33页
        2.2.3 “三重庇护”:外部监督替说话第33-35页
    2.3 服务内容运作的言听计从第35-37页
        2.3.1 “随叫随到”:街道事务的百分百参与第35-36页
        2.3.2 “同侪互动”:寻求同辈的意见与支持第36页
        2.3.3 “试图提升”:遵从下的自我能力反思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3章 基层政府与专业社会组织:专业价值支撑下的互惠关系第39-48页
    3.1 基于专业性的进一步接触与合作第39-41页
        3.1.1 B社会组织简介第39-40页
        3.1.2 双方深入接触第40-41页
    3.2 项目实施过程的专管兼备第41-43页
        3.2.1 “品牌性认可”:欣赏之下给予相关指示第41-42页
        3.2.2 “专业性要求”:期待服务专业化与成效第42页
        3.2.3 “日常化监督”:对接会与定期汇报工作第42-43页
    3.3 服务成效回应的竭尽所能第43-46页
        3.3.1 “小心维护”:保持街道的对外形象第44页
        3.3.2 “生存为先”:挖掘亮点与调整制度第44-45页
        3.3.3 “精益求精”:稳定品牌与寻求支持第45-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基层政府与企业背景社会组织:产品化助推下的伙计关系第48-57页
    4.1 意外相识的关系初见第48-49页
        4.1.1 C社会组织简介第48-49页
        4.1.2 初次建立关系第49页
    4.2 服务项目落地的半信半疑第49-52页
        4.2.1 “试试看看”:暂且性认可与有所保留第49-51页
        4.2.2 “弱性监督”:责任松懈与非硬性要求第51页
        4.2.3 “指标为准”:或多或少期待相关成绩第51-52页
    4.3 产品效益呈现的灵活多样第52-56页
        4.3.1 “频打关系”:主动出击刷存在感第52-54页
        4.3.2 “巧钻空子”:偷工减料与产品宣传第54-55页
        4.3.3 “积极粉饰”:包装美化展示自我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结论与讨论第57-63页
    5.1 结论第57-61页
        5.1.1 不同政社关系类型的差异化表现第58-59页
        5.1.2 差异化特征的深层原因分析第59-61页
    5.2 贡献与不足第61-62页
        5.2.1 研究贡献第61页
        5.2.2 研究不足第61-62页
    5.3 未尽之讨论:社会治理话语体系下社会组织发展路径的优化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第70-72页
卷内备考表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逆力视角下城市贫困家庭青少年干预研究--基于上海市G机构个案服务的实践
下一篇:公租房社区社会资本培育研究--以S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