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论文

非线性Baker破坏准则下地下硐室围岩压力上限解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12页
    1.2 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2-20页
        1.2.1 极限平衡法第13-15页
        1.2.2 数值解析法第15-16页
        1.2.3 模型试验法第16-17页
        1.2.4 极限分析法第17-20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极限分析理论与非线性破坏准则第22-35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极限分析基本假设第23-26页
        2.2.1 弹性-理想塑性假设第23页
        2.2.2 岩石变形的运动学假设第23-24页
        2.2.3 小变形假设第24页
        2.2.4 Drucker公设第24-26页
    2.3 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第26-27页
    2.4 非线性破坏准则与最优化理论第27-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地下硐室围岩压力上限解计算与优化第35-59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地下硐室围岩压力上限解第36-42页
        3.2.1 上限法分析过程第36页
        3.2.2 破坏模式第36-37页
        3.2.3 地下硐室围岩压力上限解的计算第37-41页
        3.2.4 基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地下硐室围岩压力第41-42页
    3.3 对比分析第42-44页
    3.4 非线性Baker破坏准则下地下硐室围岩压力上限解第44-52页
    3.5 优化后的破坏模式分析第52-56页
        3.5.1 系数n对破坏模式的影响第52-53页
        3.5.2 系数A对破裂面位置的影响第53-55页
        3.5.3 系数T对破裂面位置的影响第55-56页
    3.6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四章 工程实例分析第59-69页
    4.1 马道头煤矿地质概况第59-60页
    4.2 5401 辅运顺槽围岩压力分析第60-67页
    4.3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3页
    5.1 主要结论第69-70页
    5.2 主要创新第70页
    5.3 展望第70-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资本视角的开发区规划编制研究--以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下一篇:湘潭荷塘支路综合管廊设计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