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光伏发电及智能电网发展前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5页 |
1.2.1 光伏电站监测系统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光伏电站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 第11-13页 |
1.2.3 光伏电站监测数据处理技术 | 第13-14页 |
1.2.4 光伏电站无线传感网络传输容量提升策略 | 第14-15页 |
1.3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光伏电站数据监测节点的部署优化方法 | 第17-33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7-19页 |
2.2.1 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 | 第17-18页 |
2.2.2 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3 光伏电站数据监测无线传感网络类型 | 第19-22页 |
2.3.1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无线传感网络的异构性 | 第19-20页 |
2.3.2 光伏电站监测WSN节点异构特性 | 第20页 |
2.3.3 光伏电站监测WSN异构网络性能分析 | 第20-22页 |
2.4 光伏电站异构节点部署优化方案 | 第22-30页 |
2.4.1 光伏电站状态最优覆盖质量与组网节点优化的关系 | 第23-26页 |
2.4.2 光伏电站状态最优覆盖问题的精确解法 | 第26-29页 |
2.4.3 光伏电站状态最优覆盖问题的近似解法 | 第29-30页 |
2.5 仿真实验分析 | 第30-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基于最大生命期的光伏电站状态监测网络拓扑模型 | 第33-43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光伏电站状态无线传感网络系统模型 | 第34-37页 |
3.2.1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网络模型 | 第34页 |
3.2.2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网络基本假设 | 第34-35页 |
3.2.3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网络能耗模型 | 第35-36页 |
3.2.4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网络通信模型 | 第36-37页 |
3.3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无线传感网络最大生命期通信模型 | 第37-41页 |
3.3.1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网络最大生命期模型 | 第37-38页 |
3.3.2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网络数据流模型 | 第38-40页 |
3.3.3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网络系统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3.4 算法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能量有效的光伏电站状态监测异构网络节点路由算法 | 第43-57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无线传感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的优缺点 | 第43-45页 |
4.3 基于能量有效的光伏电站状态监测异构成簇算法网络结构 | 第45-55页 |
4.3.1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异构网络模型 | 第45-48页 |
4.3.2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网络异构簇的建立 | 第48-51页 |
4.3.3 光伏电站状态监测网络异构簇路由树的构建 | 第51-55页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5-56页 |
4.4.1 参数设置 | 第55页 |
4.4.2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