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以非物质文化视角研究西安传统街巷生活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6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8-9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页
     ·研究的目的第9页
     ·研究的意义第9页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第9-13页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9-11页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11-12页
     ·我国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困境第12-13页
   ·课题研究方法第13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第13页
     ·多学科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第13页
     ·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第13页
   ·课题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3-16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框架第14-16页
2 课题相关概念界定第16-2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述第16-19页
     ·概念第16页
     ·范围第16-17页
     ·价值第17-19页
     ·保护的意义第19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2页
     ·文化空间第19-21页
     ·生态场第21-22页
3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环境分析第22-32页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第22-30页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及特点第22-25页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及保护现状第25页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空间环境中的存在方式第25-29页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的关联第29-30页
   ·西安市以外陕西民间文化艺术的生存空间第30-32页
4 西安传统街巷生活第32-48页
   ·街巷空间的基本属性研究第32-36页
     ·街巷空间的发展历程第32-33页
     ·街巷空间的控制要素第33-36页
   ·西安传统街巷空间组成第36-38页
     ·传统民居院落第36-37页
     ·传统街道空间第37-38页
     ·传统街区形态第38页
   ·以空间轴为序列对传统街巷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环境的对应分析第38-42页
     ·点状空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环境的对应分析第40-41页
     ·线状空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环境的对应分析第41页
     ·面状空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环境的对应分析第41-42页
   ·以时间轴为序列对传统街巷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环境的对应分析第42-47页
     ·一般时段第42页
     ·周末及特殊日子第42-43页
     ·节庆第43-47页
   ·以人的行为模式分析传统街巷生活第47-48页
5 案例研究第48-70页
   ·西安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环境研究—以秦腔为例第48-64页
     ·概况第48-49页
     ·历史沿革第49-50页
     ·秦腔艺术在西安传统街巷中的生存空间环境研究第50-59页
     ·秦腔物质化生存空间第59-60页
     ·秦腔艺术的创新发展第60-62页
     ·典型空间分析第62-64页
   ·以北张村造纸为例研究第64-70页
     ·概况第64页
     ·北张村造纸主要价值第64-65页
     ·北张村造纸基本工艺第65-67页
     ·不同空间类型容纳非物质文化遗产第67-70页
6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西安传统街巷空间保护的动态结合第70-82页
   ·街区观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第70-73页
     ·整体性保护原则第70页
     ·以人为本的保护原则第70-71页
     ·创新性保护原则第71页
     ·生产性保护原则第71-73页
     ·可持续性保护原则第73页
   ·非物质文化视角下街区保护原则第73-76页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物质空间实体的整体保护第73-74页
     ·探索新的空间形态,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其生命力第74-75页
     ·在街巷空间内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化手段第75-7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对策和建议第76-82页
     ·开展普查和资料收集,建立完善的资料数据库第76-79页
     ·公众参与第79-82页
7 结语第82-84页
致谢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图表目录第90-94页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市创意产业及其集聚发展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
下一篇:隋唐大运河开封段遗产保护与展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