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由来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40页 |
·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 | 第14-26页 |
·创意产业的由来 | 第14-15页 |
·创意产业的定义 | 第15-17页 |
·我国对创意产业的行业划分 | 第17-18页 |
·创意产业与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的交叉于区别 | 第18-19页 |
·创意如何变成产业 | 第19-22页 |
·创意产业的特征 | 第22-26页 |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概念 | 第26页 |
·创意产业的相关理论 | 第26-29页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6-27页 |
·"3T"理论 | 第27-28页 |
·创意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 第29-30页 |
·国际大都市内部自然集聚的发展模式 | 第29页 |
·伴随城市旧区改造与复兴的文化模式 | 第29-30页 |
·新兴国家和地区政府推动形成的模式 | 第30页 |
·创意产业持续成长的条件 | 第30-33页 |
·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底蕴 | 第31页 |
·良好的群落生态和自主品牌 | 第31-32页 |
·高度的开发性和广泛的对外联系 | 第32-33页 |
·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因素 | 第33-35页 |
·地理位置上集中 | 第33-34页 |
·产业结构多样 | 第34页 |
·产业间联系紧密 | 第34页 |
·信息、基础设施、市场共享 | 第34-35页 |
·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因素 | 第35-36页 |
·创意人才和文化环境 | 第35页 |
·创意产业集聚开发的政府力 | 第35-36页 |
·创意产业集聚开发的市场力 | 第36页 |
·创意产业的区位选择 | 第36-38页 |
·人才智力因素 | 第36-37页 |
·文化底蕴与文化宽容 | 第37页 |
·信息技术 | 第37页 |
·市场因素 | 第37页 |
·政策法制环境 | 第37页 |
·完善的基础设施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和分析 | 第40-48页 |
·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40-41页 |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 | 第41-43页 |
·英国培育专业化出口服务 | 第41页 |
·美国以知识产权战略拓展海外市场 | 第41-42页 |
·日本以培育核心产品产业链拓展海外市场 | 第42-43页 |
·国外创意产业发展小结 | 第43页 |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 | 第43-46页 |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 第43-44页 |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 第44-45页 |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西安市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 | 第48-60页 |
·西安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 第48-55页 |
·西安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 第48-50页 |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和特点 | 第50-55页 |
·西安创意产业发展基本格局 | 第55-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西安曲江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60-83页 |
·曲江新区发展现状 | 第60-69页 |
·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 第62-64页 |
·曲江新区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 | 第64-67页 |
·曲江新区旅游产业集群 | 第67-68页 |
·曲江新区的文化遗址 | 第68-69页 |
·曲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集聚的动力机制 | 第69-70页 |
·曲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内动力机制 | 第69页 |
·曲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外动力机制 | 第69-70页 |
·产业集聚还是产业集群?-对曲江创意产业示范园的分析 | 第70-71页 |
·曲江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 第71-72页 |
·充分挖掘曲江的历史文化资源 | 第71页 |
·文化产业集团化发展 | 第71-72页 |
·丰富曲江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空间布局 | 第72页 |
·曲江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总体规划 | 第72-75页 |
·西安市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 第75-83页 |
·西安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75-77页 |
·西安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77-8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