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特殊热能及其机械论文--太阳能技术论文--太阳能利用论文

分布式太阳能水净化—光伏耦合系统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9页
    1.1 能源和水资源现状第11-13页
        1.1.1 能源现状第11-12页
        1.1.2 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第12-13页
    1.2 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第13-17页
        1.2.1 太阳能资源第13-14页
        1.2.2 光伏发电第14-16页
        1.2.3 太阳能的热应用第16-17页
    1.3 太阳能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7-21页
        1.3.1 太阳能处理饮用水介绍第17页
        1.3.2 太阳能消毒(SODIS)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3.3 太阳能海水淡化的研究第20-21页
    1.4 太阳能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1-27页
        1.4.1 太阳能光催化降解污水第21-23页
        1.4.2 芬顿技术研究进展第23-25页
        1.4.3 太阳光芬顿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5-27页
    1.5 论文工作的提出第27-29页
第2章 太阳能消毒与光伏耦合的可行性分析以及系统的建立第29-45页
    2.1 水处理器结构第29-30页
    2.2 太阳光模拟器与小型水处理装置第30-34页
        2.2.1 太阳光模拟器第30-32页
        2.2.2 小型水处理装置的建造第32-34页
    2.3 户外水处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第34-36页
        2.3.1 太阳能消毒-光伏耦合系统第34-35页
        2.3.2 数据采集系统第35-36页
    2.4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计数第36-38页
        2.4.1 大肠杆菌的培养第36-37页
        2.4.2 标准涂平板计数法第37-38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38-43页
        2.5.1 不同模拟光强下大肠杆菌的灭活第38-40页
        2.5.2 小型装置在户外的灭菌性能第40页
        2.5.3 流道对小型装置电性能的影响第40-43页
        2.5.4 太阳能消毒-光伏耦合系统的试运行第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3章 太阳能消毒-光伏耦合系统的性能以及适用性研究第45-63页
    3.1 太阳能消毒-光伏耦合系统的户外性能研究第45-49页
        3.1.1 耦合系统的灭菌性能第45-47页
        3.1.2 耦合系统的电性能第47-49页
    3.2 太阳能消毒-光伏耦合系统建模第49-55页
        3.2.1 耦合系统的传热模型第49-53页
        3.2.2 模型的解法第53-54页
        3.2.3 模型的验证第54-55页
    3.3 耦合系统在钦奈和拉萨地区的适用性评估第55-59页
        3.3.1 拉萨和钦奈地区的逐日辐照能量分析第55-56页
        3.3.2 拉萨和钦奈地区水温的分析第56-59页
        3.3.3 耦合系统在拉萨和钦奈地区的发电量第59页
    3.4 太阳能消毒-光伏耦合系统的经济性分析第59-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3页
第4章 太阳能消毒-光伏耦合系统的强化第63-75页
    4.1 实验装置改造第63-66页
        4.1.1 V型聚光器第64页
        4.1.2 跟踪系统第64-65页
        4.1.3 聚光耦合系统的聚光比第65-66页
    4.2 细菌的培养和计数第66-6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7-74页
        4.3.1 V型聚光器对灭菌过程的强化第67-68页
        4.3.2 微量双氧水对非聚光耦合系统灭菌的强化第68-69页
        4.3.3 微量双氧水对V型聚光耦合系统灭菌的强化第69页
        4.3.4 细菌灭活的动力学分析第69-71页
        4.3.5 V型聚光耦合系统的光伏性能第71-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太阳光芬顿-光伏耦合系统降解污染物第75-89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5-77页
        5.1.1 试剂第75页
        5.1.2 检测方法第75-77页
        5.1.3 标准化电流和标准化功率第77页
    5.2 实验方案第77-7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8-87页
        5.3.1 pH对耦合系统处理孔雀石绿的影响第78-79页
        5.3.2 pH对耦合系统电性能的影响第79-81页
        5.3.3 H_2O_2投量对耦合系统处理孔雀石绿的影响第81-82页
        5.3.4 H_2O_2投量对耦合系统电性能的影响第82-84页
        5.3.5 耦合系统处理对氯苯酚和亚甲基蓝第84-85页
        5.3.6 对氯苯酚和亚甲基蓝对系统电性能的影响第85-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6章 太阳光芬顿-光伏耦合系统处理染料废水第89-101页
    6.1 室内实验装置第89-90页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0-91页
        6.2.1 试剂第90页
        6.2.2 分析方法第90页
        6.2.3 实验方案第90-9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1-100页
        6.3.1 太阳光对芬顿处理染料污水的强化第91-93页
        6.3.2 温度对太阳光芬顿过程的影响第93-94页
        6.3.3 户外条件下耦合系统对不同染料的脱色第94-96页
        6.3.4 耦合系统在脱色不同染料过程中的电性能第96-100页
    6.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1-105页
    7.1 结论第101-102页
    7.2 本文的创新点第102页
    7.3 展望第102-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9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19-121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121-123页
缩略语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V减速器静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精密卧式加工中心阻尼匹配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