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来源和背景 | 第11页 |
1.2 水液压技术 | 第11-13页 |
1.3 水液压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液压系统中的空化气蚀概述 | 第16-19页 |
1.4.1 空化气蚀现象 | 第16-17页 |
1.4.2 液压阀空化气蚀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3 空化气蚀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水液压节流阀结构设计计算 | 第21-35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直线流量特性阀芯设计计算 | 第21-25页 |
2.2.1 阀芯形面的设计计算 | 第21-23页 |
2.2.2 阀芯形面的绘制 | 第23-25页 |
2.3 生物现象分析与阀座结构设计 | 第25-31页 |
2.3.1 基于BioTRIZ设计模型的相似性分析 | 第25-28页 |
2.3.2 仿生设计的相似度计算 | 第28-30页 |
2.3.3 阀座结构设计 | 第30-31页 |
2.4 节流阀的整体结构设计 | 第31-34页 |
2.4.1 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 | 第31-33页 |
2.4.2 透明阀体的结构设计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计算仿真及参数分析 | 第35-53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CFD仿真模型 | 第35-37页 |
3.2.1 流场计算模型 | 第35-36页 |
3.2.2 空化气蚀模型 | 第36-37页 |
3.3 流场的湍流模型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7-40页 |
3.3.1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37-39页 |
3.3.2 流场的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9-40页 |
3.4 不同孔径的流量以及压力分布计算分析 | 第40-42页 |
3.5 X-Z平面内不同角度的仿真与计算分析 | 第42-47页 |
3.5.1 角度流量特性分析 | 第43-45页 |
3.5.2 角度压力特性分析 | 第45-47页 |
3.6 X-Y平面内不同角度的仿真与计算分析 | 第47-50页 |
3.6.1 角度流量特性分析 | 第47-48页 |
3.6.2 角度压力特性分析 | 第48-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4章 基于ISIGHT的多目标结构优化 | 第53-69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Isight优化软件 | 第53-55页 |
4.3 仿生阀座尺寸优化概念设计 | 第55-61页 |
4.3.1 阀座结构优化模型的建模 | 第55-56页 |
4.3.2 阀座优化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56-58页 |
4.3.3 优化的设计变量及目标函数 | 第58-61页 |
4.4 参数优化的正交试验设计 | 第61-62页 |
4.4.1 DOE影响参数的设置 | 第61页 |
4.4.2 DOE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4.5 基于PSO全局优化算法的多目标尺寸参数优化 | 第62-68页 |
4.5.1 优化算法的选择 | 第63-64页 |
4.5.2 Isight模型设置和参数优化过程 | 第64-66页 |
4.5.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4.6 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实验系统设计以及节流阀特性实验 | 第69-83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水液压阀综合实验系统设计 | 第69-72页 |
5.2.1 水液压阀实验系统原理设计 | 第69-70页 |
5.2.2 水液压阀实验系统结构设计 | 第70-71页 |
5.2.3 水液压阀实验系统技术特点 | 第71-72页 |
5.3 实验方法以及装置系统设计 | 第72-74页 |
5.3.1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72-73页 |
5.3.2 光学以及图像采集系统 | 第73-74页 |
5.4 实验设计 | 第74页 |
5.5 实验数据采集以及结果分析 | 第74-82页 |
5.5.1 阀门开度流量特性实验 | 第74-76页 |
5.5.2 阀门压差流量特性实验 | 第76-77页 |
5.5.3 阀门空化气蚀特性实验 | 第77-8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