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坡面侵蚀产沙过程及产流机制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坡面降雨入渗特征 | 第13-14页 |
1.2.3 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特征研究 | 第14-16页 |
1.2.4 坡面流的水动力学特征 | 第16-18页 |
1.2.5 坡面微地貌变化特征及侵蚀响应 | 第18页 |
1.2.6 存在的不足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9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2.1 试验布设 | 第21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2.3 指标测定 | 第22-29页 |
2.3.1 径流产沙过程观测 | 第22-27页 |
2.3.2 泥沙颗粒测定 | 第27页 |
2.3.3 坡面微地貌形态的测定 | 第27-29页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9-30页 |
3 覆沙坡面降雨侵蚀产流产沙特征分析 | 第30-44页 |
3.1 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对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 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对坡面产流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1 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对坡面产流特征值的影响 | 第31页 |
3.2.2 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对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对坡面累积产流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对坡面产沙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1 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对坡面产沙特征值的影响 | 第33页 |
3.3.2 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对坡面产沙过程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3 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对坡面累积产沙量的影响 | 第35页 |
3.4 不同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下坡面含沙量变化 | 第35-36页 |
3.5 土壤可蚀性变化 | 第36-37页 |
3.6 不同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下产流量和产沙量关联性分析 | 第37-38页 |
3.7 覆沙坡面土壤含水量时空动态变化及入渗特征 | 第38-43页 |
3.7.1 覆沙坡面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特征 | 第38-41页 |
3.7.2 覆沙坡面降雨入渗特征 | 第41-4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覆沙坡面侵蚀产沙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分析 | 第44-59页 |
4.1 覆沙坡面径流水力学特征 | 第44-51页 |
4.1.1 不同覆沙厚度下坡面径流水力学特征 | 第44-47页 |
4.1.2 不同覆沙长度下坡面径流水力学特征 | 第47-50页 |
4.1.3 坡面产流产沙与径流水力学的关系 | 第50-51页 |
4.2 坡面流能量动力学特征 | 第51-53页 |
4.2.1 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对径流剪切力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2 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对径流功率的影响 | 第52页 |
4.2.3 径流输沙率与径流剪切力和径流功率之间的关系 | 第52-53页 |
4.3 不同覆沙条件下侵蚀能量的表达 | 第53-56页 |
4.3.1 不同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下降雨总动能和坡面径流能量变化 | 第53-54页 |
4.3.2 不同覆沙厚度和覆沙长度下坡面径流能耗变化 | 第54-55页 |
4.3.3 降雨能量和径流能量的侵蚀贡献率和贡献比 | 第55-56页 |
4.4 侵蚀动力与侵蚀产沙的关系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覆沙坡面侵蚀泥沙颗粒分布特征与变化过程 | 第59-69页 |
5.1 不同产流时期侵蚀泥沙颗粒分布特征 | 第59-62页 |
5.1.1 不同覆沙厚度下侵蚀泥沙颗粒分布特征 | 第59-60页 |
5.1.2 不同覆沙长度下侵蚀泥沙颗粒的分布特征 | 第60-61页 |
5.1.3 不同覆沙条件下侵蚀泥沙颗粒的平均重量直径 | 第61-62页 |
5.2 不同覆沙条件下侵蚀泥沙中的各级泥沙颗粒含量变化 | 第62-64页 |
5.2.1 不同覆沙厚度下各级泥沙颗粒含量的变化 | 第62-63页 |
5.2.2 不同覆沙长度下各级泥沙颗粒含量的变化 | 第63-64页 |
5.3 泥沙颗粒有效粒径与原始粒径的对比分析 | 第64-67页 |
5.4 坡面径流对侵蚀泥沙颗粒的搬运机制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覆沙坡面微地貌变化特征及侵蚀泥沙空间来源辨析 | 第69-91页 |
6.1 覆沙坡面微地貌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69-75页 |
6.1.1 覆沙坡面地表微坡度变化 | 第71-72页 |
6.1.2 覆沙坡面地表粗糙度变化 | 第72-73页 |
6.1.3 覆沙坡面地表起伏度变化 | 第73-74页 |
6.1.4 覆沙坡面地表切割度变化 | 第74-75页 |
6.2 覆沙坡面微地貌的空间变化特征 | 第75-84页 |
6.2.1 覆沙坡面地表微坡度空间变化 | 第75-77页 |
6.2.2 覆沙坡面地表起伏度空间变化 | 第77-79页 |
6.2.3 覆沙坡面地表粗糙度空间变化 | 第79-82页 |
6.2.4 覆沙坡面地表切割度空间变化 | 第82-84页 |
6.3 不同覆沙厚度下侵蚀泥沙来源空间辨识 | 第84-90页 |
6.3.1 坡面侵蚀产沙体积变化及其与产沙总量的关系 | 第85页 |
6.3.2 坡面侵蚀产沙体积的空间变化 | 第85-86页 |
6.3.3 不同覆沙厚度下坡面侵蚀产沙空间来源 | 第86-87页 |
6.3.4 不同坡段坡面侵蚀产沙物质体积累计量变化 | 第87-9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7 覆沙坡面侵蚀产沙与微地貌变化的响应关系 | 第91-99页 |
7.1 覆沙坡面侵蚀特征与地貌特征的响应关系 | 第91-92页 |
7.1.1 覆沙坡面总径流量与地表粗糙度的响应关系 | 第91-92页 |
7.1.2 覆沙坡面总产沙量与地表粗糙度的响应关系 | 第92页 |
7.1.3 覆沙坡面平均含沙量与地表粗糙度的响应关系 | 第92页 |
7.2 覆沙坡面入渗特征与地貌特征的响应关系 | 第92-93页 |
7.3 覆沙坡面水力学特征与地貌特征的响应关系 | 第93-95页 |
7.3.1 覆沙坡面平均径流深与地表粗糙度的响应关系 | 第93-94页 |
7.3.2 覆沙坡面雷诺数与地表粗糙度的响应关系 | 第94-95页 |
7.4 覆沙坡面动力学特征与地貌特征的响应关系 | 第95-96页 |
7.4.1 覆沙坡面径流剪切力与地表粗糙度的响应关系 | 第95页 |
7.4.2 覆沙坡面水流功率与地表粗糙度的响应关系 | 第95-96页 |
7.5 覆沙坡面能量特征与地貌特征的响应关系 | 第96-97页 |
7.5.1 覆沙坡面径流能量与地表粗糙度的响应关系 | 第96-97页 |
7.5.2 覆沙坡面径流能耗与地表粗糙度的响应关系 | 第97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8.1 结论 | 第99-102页 |
8.2 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附录 | 第113-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