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3.述评 | 第16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1.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创新点 | 第17-18页 |
二、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概述 | 第18-22页 |
(一) 意识形态工作的概念和内涵 | 第18页 |
(二) 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 | 第18-20页 |
1.问题导向的视角定位 | 第18-19页 |
2.人民中心的价值取向 | 第19页 |
3.系统完整的逻辑框架 | 第19页 |
4.生动平和的表达方式 | 第19-20页 |
(三)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意义 | 第20-22页 |
1.有利于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 第20页 |
2.有利于解决服务什么的问题 | 第20-21页 |
3.有利于解决怎么服务的问题 | 第21-22页 |
三、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22-30页 |
(一)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 第22-27页 |
1.利益的多元化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权威 | 第22页 |
2.多元文化激荡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 第22-24页 |
3.新媒体传播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 | 第24-25页 |
4.意识形态渗透战略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 第25-27页 |
(二)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机遇 | 第27-30页 |
1.高等教育发展的服务方向 | 第27页 |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 | 第27-28页 |
3.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 | 第28-30页 |
四、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0-35页 |
(一)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1.思想层面上不够重视 | 第30页 |
2.体制机制上不够完善 | 第30-31页 |
3.新媒体运用不够充分 | 第31-32页 |
4.方式方法上不够新颖 | 第32页 |
(二)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5页 |
1.社会矛盾和社会关系复杂 | 第32-33页 |
2.时代背景和国际因素复杂 | 第33页 |
3.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不强 | 第33-34页 |
4.意识形态教育缺乏创新性 | 第34-35页 |
五、新时期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选择 | 第35-52页 |
(一) 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以及十九大精神为思想统领 | 第35-38页 |
1.旗帜鲜明地抵制和批判错误思潮 | 第35页 |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5-36页 |
3.做好新时期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 | 第36-38页 |
4.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 | 第38页 |
(二) 把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贯穿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始终 | 第38-42页 |
1.丰富拓展高校党建工作载体 | 第38-39页 |
2.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 第39-40页 |
3.推进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 第40-42页 |
(三)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 第42-46页 |
1.以善治理念引领校园文化 | 第43-44页 |
2.以法治途径规范校园文化 | 第44-45页 |
3.以共治模式提升校园文化 | 第45-46页 |
(四) 以“三个创新”深入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发展 | 第46-52页 |
1.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创新 | 第46-47页 |
2.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模式创新 | 第47-50页 |
3.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手段创新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