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理论基础第16-18页
        1.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第16-17页
        1.3.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第17页
        1.3.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第17-18页
        1.3.4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论第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 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微媒体与大学生网络素养第20-25页
    2.1 微媒体概述第20-21页
        2.1.1 微媒体定义第20页
        2.1.2 微媒体的传播特点第20-21页
    2.2 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其构成第21-23页
        2.2.1 大学生网络素养概念界定第21-22页
        2.2.2 大学生网络素养构成第22-23页
    2.3 微媒体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影响第23-25页
        2.3.1 搭建了大学生网络学习方式新载体第23-24页
        2.3.2 创设了大学生网络交往方式新环境第24页
        2.3.3 构建了大学生网络娱乐方式新平台第24-25页
第3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形成过程第25-29页
    3.1 大学生网络认知第25-26页
    3.2 大学生网络情感第26-27页
    3.3 大学生网络意志第27-28页
    3.4 大学生网络行为第28-29页
第4章 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其培育状况第29-37页
    4.1 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第29-31页
        4.1.1 大学生对微媒体适应能力强第29-30页
        4.1.2 大学生对微媒体过度依赖第30页
        4.1.3 大学生对微媒体的信息鉴别能力较弱第30-31页
        4.1.4 大学生微媒体行为约束力不强第31页
    4.2 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状况第31-33页
        4.2.1 大学生网络素养形成尚处于自发状态第31-32页
        4.2.2 高校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效果不佳第32-33页
        4.2.3 微媒体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引导缺失第33页
    4.3 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状况分析第33-37页
        4.3.1 高校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重视不足第33-34页
        4.3.2 逐利行为影响微媒体素养培育效果第34-35页
        4.3.3 大学生对微媒体素养自我教育意识不强第35页
        4.3.4 政府对微媒体网络监管力度不够第35-37页
第5章 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策略第37-46页
    5.1 加强政府投入和监管净化微媒体网络环境第37-40页
        5.1.1 从财政、政策和体制层面构建网络素养培育体系第37-38页
        5.1.2 建立健全的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第38页
        5.1.3 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遏制有害信息第38-39页
        5.1.4 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微产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第39-40页
    5.2 加强微媒体运营商的道德自律和法规约束第40-41页
        5.2.1 完善微媒体行业的从业守则和监管机制第40页
        5.2.2 提升从业者的网络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第40-41页
        5.2.3 承担起进行网络素养宣传和推广的责任第41页
    5.3 加强高校微媒体网络素养教育第41-43页
        5.3.1 微环境下建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课程体系第41-42页
        5.3.2 微环境下打造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师资队伍第42-43页
        5.3.3 发挥校园微媒介和实践活动的辅助作用第43页
    5.4 加强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律力第43-46页
        5.4.1 学习微媒体相关知识并利用微媒体发展自己第43-44页
        5.4.2 微媒体环境下树立传播行为的责任意识第44页
        5.4.3 选择优质的意见领袖和微媒体朋友圈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利用手机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