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惠州凹陷油气成藏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珠江口盆地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成藏理论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存在问题第14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4-16页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6-17页
2 区域地质概况第17-24页
    2.1 珠江口盆地概况第17页
    2.2 珠江口盆地演化特征第17-20页
    2.3 区域地层特征第20-21页
    2.4 惠州凹陷洼陷划分第21-24页
3 生储盖组合特征第24-45页
    3.1 烃源岩特征第24-38页
        3.1.1 文昌组优质烃源岩的划分标准第24-26页
        3.1.2 文昌组优质烃源岩及烃源岩灶的分布第26-30页
        3.1.3 恩平组烃源岩特征第30-35页
        3.1.4 富油源岩的孢粉组合特征第35-38页
    3.2 储层特征第38-42页
        3.2.1 砂岩储集层第38-42页
        3.2.2 生物礁滩储集层第42页
    3.3 盖层特征第42-43页
    3.4 生储盖组合第43-45页
4 烃源岩、原油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第45-71页
    4.1 色谱-质谱-质谱技术对研究区化合物鉴定的修订第45-47页
    4.2 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第47-55页
        4.2.1 树脂化合物(W、T)第49-50页
        4.2.2 甾烷分布第50-52页
        4.2.3 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第52-53页
        4.2.4 藿烷类化合物第53-55页
    4.3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第55-59页
        4.3.1 原油族组成特征第55-56页
        4.3.2 原油类异戊二烯烷烃第56-57页
        4.3.3 原油成熟度评价第57-59页
    4.4 原油成因类型及来源分析第59-71页
        4.4.1 原油族群划分第59-61页
        4.4.2 油源分析第61-71页
5 烃源岩演化及生烃定量评价第71-89页
    5.1 烃源岩热演化特征第71-72页
    5.2 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特征第72-80页
    5.3 烃源岩生烃定量评价第80-89页
6 输导体系与油气运移第89-106页
    6.1 砂体型输导体系第91-93页
    6.2 断层型输导体系第93-95页
    6.3 不整合输导体系第95-96页
    6.4 油气运移路径第96-106页
        6.4.1 地质录井资料追踪油气运移路径的原理和方法第96-97页
        6.4.2 油气运移有效通道空间系数第97-100页
        6.4.3 油气运移强度第100-106页
7 典型油气成藏模式第106-111页
    7.1 远距离侧向运移、阶梯状输导第106-109页
    7.2 LF13-2油田断裂输导成藏第109-111页
8 结论与认识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作者简介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豫西熊耳山地区牛头沟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下一篇:招平断裂带构造体制转折过程中流体演化及其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