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钻井液及其体系设计 | 第10-13页 |
1.1 钻井与钻井液 | 第10页 |
1.2 钻井液设计的意义 | 第10页 |
1.3 钻井液设计及其国内外现状 | 第10-1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任务及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钻井液体系设计原理 | 第13-42页 |
2.1 钻井液组成与功用 | 第13-14页 |
2.1.1 钻井液的组成 | 第13页 |
2.1.2 钻井液的功用 | 第13-14页 |
2.2 钻井液分类 | 第14-22页 |
2.3 钻井液处理剂 | 第22-25页 |
2.3.1 粘土类 | 第22-23页 |
2.3.2 加重剂 | 第23页 |
2.3.3 降滤失剂 | 第23页 |
2.3.4 降粘剂 | 第23-24页 |
2.3.5 增粘剂 | 第24页 |
2.3.6 页岩抑制剂 | 第24页 |
2.3.7 堵漏剂 | 第24-25页 |
2.3.8 无机处理剂 | 第25页 |
2.3.9 其他处理剂 | 第25页 |
2.4 钻井液性能指标 | 第25-28页 |
2.4.1 钻井液密度 | 第25页 |
2.4.2 钻井液的流变性 | 第25-26页 |
2.4.3 钻井液的滤失造壁性 | 第26页 |
2.4.4 钻井液的pH值 | 第26-27页 |
2.4.5 钻井液含沙量 | 第27页 |
2.4.6 钻井液固相含量 | 第27-28页 |
2.4.7 钻井液中膨润土的含量 | 第28页 |
2.5 钻井液流变性 | 第28-33页 |
2.5.1 流体的基本流型及其特点 | 第28-30页 |
2.5.2 钻井液流变模式 | 第30-33页 |
2.5.3 钻井液流变性与钻井作业的关系 | 第33页 |
2.6 钻井液体系的选择 | 第33-37页 |
2.6.1 根据油气井的类型选择体系 | 第35页 |
2.6.2 根据地层特点选择体系 | 第35-37页 |
2.6.3 根据储层性质选择体系 | 第37页 |
2.7 应对井下复杂情况的钻井液技术 | 第37-40页 |
2.7.1 井壁失稳机理与对策 | 第37-38页 |
2.7.2 防漏和堵漏 | 第38页 |
2.7.3 井喷的预防与处理 | 第38-39页 |
2.7.4 卡钻的预防与解除 | 第39-40页 |
2.8 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技术 | 第40-41页 |
2.8.1 保护油气层对钻井液的要求 | 第40页 |
2.8.2 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 | 第40-41页 |
2.9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钻井液体系设计软件DFDS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 第42-62页 |
3.1 编程语言的选择 | 第42-43页 |
3.2 钻井液设计软件的结构 | 第43-44页 |
3.3 钻井液设计软件数据结构 | 第44页 |
3.4 钻井液体系设计 | 第44-54页 |
3.4.1 钻井液设计系统原理 | 第44-47页 |
3.4.2 钻井液设计系统的实现 | 第47-54页 |
3.5 钻井液范例查询系统 | 第54-59页 |
3.5.1 钻井液范例查询系统的原理 | 第54-55页 |
3.5.2 钻井液范例查询系统的实现 | 第55-59页 |
3.6 钻井液工具软件(Mudware)的实现 | 第59-60页 |
3.7 钻井液基础知识系统的实现 | 第60-62页 |
第四章 钻井液设计软件的现场应用 | 第62-69页 |
4.1 钻井地质井基本数据 | 第62页 |
4.2 区块地质概况 | 第62-63页 |
4.3 井身结构图及井眼轨迹 | 第63-64页 |
4.4 钻井液设计 | 第64-68页 |
4.5 钻井液设计软件现场应用总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