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几种土壤粘粒与锰氧化细菌的吸附及对细菌生长和氧化Mn(Ⅱ)的影响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前言第12-29页
    1.1 土壤颗粒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第12-21页
        1.1.1 影响微生物在土壤颗粒表面吸附的因素第13-19页
            1.1.1.1 土壤颗粒表面性质第14-15页
            1.1.1.2 土壤有机质第15-16页
            1.1.1.3 微生物组成及表面特性第16-17页
            1.1.1.4 环境因素第17-19页
        1.1.2 土壤颗粒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对微生物的影响第19-20页
        1.1.3 土壤颗粒与微生物吸附中微生物定量方法的研究第20-21页
    1.2 生物氧化锰的研究进展第21-26页
        1.2.1 生物氧化锰的结构第22-23页
        1.2.2 生物氧化锰的氧化机制第23-24页
        1.2.3 生物氧化锰的表面特性第24-26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29页
2 不同土壤粘粒与锰氧化细菌的吸附特性第29-6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9-35页
        2.1.1 主要试剂、培养基第29页
        2.1.2 供试土样的采集与处理第29-30页
            2.1.2.1 土壤胶体的提取与制备第30页
            2.1.2.2 去游离铁处理第30页
        2.1.3 供试菌株第30-31页
            2.1.3.1 细菌形态观察第30-31页
            2.1.3.2 锰氧化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第31页
        2.1.4 供试土壤粘粒和锰氧化细菌性质测定第31-32页
        2.1.5 细菌生长曲线测定第32-33页
        2.1.6 菌悬液制备第33页
        2.1.7 细菌蛋白质含量与细菌数量相关性测定第33-34页
            2.1.7.1 细菌蛋白质含量测定第33-34页
            2.1.7.2 细菌蛋白质与数量的关系第34页
        2.1.8 土壤粘粒对细菌的吸附第34-35页
            2.1.8.1 土壤粘粒与细菌的吸附实验第34页
            2.1.8.2 几种环境条件对土壤粘粒吸附细菌的影响第34-35页
            2.1.8.3 吸附态细菌的解吸第35页
        2.1.9 土壤-细菌复合体性质表征第35页
            2.1.9.1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35页
            2.1.9.2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35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5-61页
        2.2.1 土壤粘粒的基本性质第35-37页
        2.2.2 锰氧化细菌种属鉴定及基本性质第37-38页
        2.2.3 细菌生长曲线第38-39页
        2.2.4 土壤粘粒和细菌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第39-40页
        2.2.5 土壤粘粒对细菌的等温吸附特点第40-45页
        2.2.6 几种环境条件对土壤粘粒吸附细菌的影响第45-55页
            2.2.6.1 时间对土壤粘粒吸附细菌的影响以及动力学特征第45-49页
            2.2.6.2 pH值对土壤粘粒吸附细菌的影响第49-51页
            2.2.6.3 离子种类及强度对土壤粘粒吸附细菌的影响第51-55页
        2.2.7 吸附态细菌的解吸第55-56页
        2.2.8 土壤-细菌复合体性质表征第56-61页
            2.2.8.1 扫描电镜分析第56-57页
            2.2.8.2 红外光谱分析第57-61页
    2.3 小结第61-63页
3 吸附态细菌的生长代谢及对Mn(Ⅱ)的氧化特性第63-7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3-66页
        3.1.1 主要试剂第63页
        3.1.2 pH值对细菌生长及Mn(Ⅱ)氧化的影响第63-64页
        3.1.3 不同化合物对细菌氧化Mn(Ⅱ)的影响第64页
        3.1.4 土壤-细菌复合体的制备第64-65页
            3.1.4.1 土壤饱和吸附细菌实验第64页
            3.1.4.2 土壤未饱和(等量)吸附细菌实验第64-65页
            3.1.4.3 不同解吸剂解吸后土壤-细菌复合体的制备第65页
        3.1.5 复合态、游离态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对Mn(Ⅱ)的氧化第65-66页
            3.1.5.1 土壤饱和吸附细菌时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对Mn(Ⅱ)的氧化第65页
            3.1.5.2 土壤未饱和(等量)吸附细菌时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对Mn(Ⅱ)的氧化第65页
            3.1.5.3 土壤与细菌共存时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对Mn(Ⅱ)的氧化第65-66页
            3.1.5.4 土壤表面吸附的细菌经不同解吸剂解吸后对Mn(Ⅱ)的氧化第6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6-75页
        3.2.1 pH值对细菌生长及Mn(Ⅱ)氧化的影响第66-67页
        3.2.2 不同化合物对细菌氧化Mn(Ⅱ)的影响第67-68页
        3.2.3 不同吸附状态下复合态和游离态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对Mn(Ⅱ)的氧化第68-75页
            3.2.3.1 土壤饱和吸附细菌时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对Mn(Ⅱ)的氧化第69-71页
            3.2.3.2 土壤未饱和吸附细菌时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对Mn(Ⅱ)的氧化第71-73页
            3.2.3.3 土壤和细菌共存时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对Mn(Ⅱ)的氧化第73-74页
            3.2.3.4 土壤表面吸附的细菌经不同解吸剂解吸以后对Mn(Ⅱ)的氧化第74-75页
    3.3 讨论第75-77页
    3.4 小结第77-79页
4 结论与展望第79-82页
    4.1 结论第79-80页
    4.2 问题与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3页
致谢第93-94页
硕士期间撰写的文章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甘蔗的抗旱性研究
下一篇:溶磷菌株的筛选和溶磷菌FM发酵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