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民生思想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第10-17页 |
1.1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0-12页 |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 | 第10-11页 |
1.1.2 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 | 第11-12页 |
1.2 胡锦涛民生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 第12-14页 |
1.2.1 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 第12-13页 |
1.2.2 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 | 第13-14页 |
1.3 胡锦涛民生思想形成与发展历程 | 第14-17页 |
1.3.1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形成 | 第14-15页 |
1.3.2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发展 | 第15-17页 |
第2章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第17-31页 |
2.1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7-28页 |
2.1.1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质量 | 第17-19页 |
2.1.2 实施扩大就业力使劳有所得 | 第19-20页 |
2.1.3 改革分配制度推动社会公平 | 第20-23页 |
2.1.4 健全保障体系实现老有所养 | 第23-24页 |
2.1.5 加快医疗改革保障病有所医 | 第24-25页 |
2.1.6 稳定房产市场达到住有所居 | 第25-27页 |
2.1.7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 第27-28页 |
2.2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28-31页 |
2.2.1 以人为本的鲜明特色 | 第28-29页 |
2.2.2 构建和谐的突出亮点 | 第29-31页 |
第3章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时代意义 | 第31-41页 |
3.1 理论意义 | 第31-35页 |
3.1.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 | 第31-32页 |
3.1.2 体现了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第32-34页 |
3.1.3 是我党执政理念提升的重要标志 | 第34-35页 |
3.2 现实意义 | 第35-41页 |
3.2.1 是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必然条件 | 第35-37页 |
3.2.2 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 第37-39页 |
3.2.3 是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的理论指导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