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司法判断规则探讨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涉外定牌加工与商标权法律问题评述 | 第10-17页 |
第一节 涉外定牌加工的法律范畴界定 | 第10-12页 |
一、本文所涉“涉外定牌加工”的定义界定 | 第10页 |
二、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法律特征 | 第10-11页 |
三、涉外定牌加工业的发展及优势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法律性质 | 第12-14页 |
一、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承揽合同性质 | 第12-13页 |
二、涉外定牌加工的商标使用性质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权问题 | 第14-17页 |
一、我国涉外定牌加工企业自身问题造成的商标权纠纷 | 第14-15页 |
二、现有法律规范引发的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权争议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涉外定牌加工与商标侵权的实证分析 | 第17-22页 |
第一节 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判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否定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商标侵权判断选择与司法价值取向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商标侵权判断的理论基础与国外立法实践考察 | 第22-36页 |
第一节 从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性质视角的分析 | 第22-23页 |
一、商标的基本功能及商标法的目标 | 第22页 |
二、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性质不能发挥商标的识别功能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商标保护与混淆可能性原则视角的考察 | 第23-29页 |
一、混淆可能性原则的概述 | 第23-25页 |
二、国外立法中的混淆可能性原则考察 | 第25-29页 |
三、涉外定牌加工行为对国内市场不存在混淆可能性 | 第29页 |
第三节 从商标权的地域性判断 | 第29-31页 |
一、商标权的地域性概述 | 第29-30页 |
二、涉外定牌加工行为不违反商标权的地域性 | 第30-31页 |
三、认定涉外定牌加工行为侵权违背了地域性原则 | 第31页 |
第四节 以法的价值取向与利益平衡为基础的立法选择 | 第31-36页 |
一、涉外定牌加工中各方利益的对立冲突 | 第31-32页 |
二、判定涉外定牌加工不侵权符合利益平衡原则 | 第32-36页 |
第四章 我国涉外定牌加工商标规范的具体化探讨 | 第36-46页 |
第一节 我国涉外定牌加工的立法现状综合评述 | 第36-38页 |
一、《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 第36页 |
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 | 第36-37页 |
三、司法机关的相关《解答》与《意见》 | 第37-38页 |
四、相关函件中对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理解 | 第38页 |
第二节 我国涉外定牌加工立法规范的具体化探讨 | 第38-43页 |
一、在《商标法》中引入“棍滑可能性”原则 | 第38-39页 |
二、出台针对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司法解释 | 第39-41页 |
三、涉外定牌加工案件侵权判断的思维模式架构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定牌加工企业相关问题的规范化措施 | 第43-46页 |
一、提高企业法律意识及商标审查能力 | 第43-44页 |
二、订立详尽书面合同明确责任风险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