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科技馆概况 | 第10-11页 |
·当今我国科技馆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当前研究现状 | 第12页 |
·研究范围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课题的独特性、创新点、切入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小结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科技馆的定义、受众分析以及科技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 第16-30页 |
·科技馆的定义 | 第16-19页 |
·科技馆的核心理念及社会功能 | 第16-17页 |
·科技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关系以及不同点 | 第17-19页 |
·受众分析 | 第19-25页 |
·青少年在科技馆接受科学教育的特征 | 第21-22页 |
·科技馆较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优势所在 | 第22-23页 |
·科技馆针对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的原则 | 第23-24页 |
·科技馆对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24-25页 |
·当前科技馆所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科技馆自身发展的问题 | 第25-26页 |
·科技馆设计的问题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关于场馆教育理念 | 第30-37页 |
·场馆教育理念的来源 | 第30-36页 |
·科学教育的特征 | 第31页 |
·基于科学教育理论,科技馆内的场馆教育主要有以下特征 | 第31-32页 |
·场馆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 | 第32-33页 |
·馆校结合的模式 | 第33-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场馆教育理念的科技馆建筑设计 | 第37-62页 |
·科学抽象思维方法下的科技馆建筑设计研究 | 第37-55页 |
·科技馆的建筑选址 | 第38-40页 |
·建筑单体设计研究 | 第40-55页 |
·功能分析 | 第55-62页 |
·教育功能 | 第56-59页 |
·服务功能 | 第59页 |
·科学收藏和研究功能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场馆教育理念的科技馆室内设计 | 第62-90页 |
·互动性的展区设计 | 第62-68页 |
·灵动的展览空间设计 | 第65-68页 |
·探究性的科学教育区 | 第68-72页 |
·体现“做中学”的科学教育空间设计 | 第69-72页 |
·多样性的多功能厅 | 第72-75页 |
·多功能厅的设计要求 | 第73-74页 |
·多功能厅室内空间的分隔形式: | 第74-75页 |
·其他公共空间 | 第75页 |
·“契合主题”的细部设计 | 第75-88页 |
·展品 | 第76-78页 |
·室内色彩 | 第78-80页 |
·自然光 | 第80-83页 |
·几何元素 | 第83-84页 |
·材质 | 第84-88页 |
·科技馆内的“人情味”设计 | 第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场馆教育理念的科技馆室外景观设计 | 第90-108页 |
·场馆教育与科技馆室外景观设计 | 第90-94页 |
·建筑与环境的渗透 | 第92-93页 |
·融入环境的外部空间设计 | 第93-94页 |
·科技馆室外景观功能 | 第94-96页 |
·室外展览功能 | 第94-95页 |
·教育功能 | 第95-96页 |
·休闲功能 | 第96页 |
·旅游功能 | 第96页 |
·科技馆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 第96-104页 |
·室外展品 | 第96-98页 |
·基地地形 | 第98-99页 |
·水体 | 第99-102页 |
·植物 | 第102-104页 |
·科技馆室外景观设计的意义 | 第104-106页 |
·小结 | 第106-108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