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 第10-11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德国工业设计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康德的古典哲学 | 第15-17页 |
一、 康德的目的论思想 | 第15-16页 |
二、 康德的道德论思想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洪堡的教育改革 | 第17-19页 |
一、 “完人”教育理念 | 第18页 |
二、 以科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李斯特建立关税同盟与俾斯麦统一德国 | 第19-23页 |
一、 李斯特与德国关税同盟的建立 | 第19-21页 |
二、 俾斯麦统一德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启蒙(19 世纪中后期) | 第23-27页 |
第一节 泽姆佩尔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青年风格派”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启蒙时期的工业设计思想特点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探索(20 世纪初期)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立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穆特修斯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28-29页 |
第三节 贝伦斯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29-31页 |
第四节 探索时期的工业设计思想特点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形成(20 世纪 20-30 年代) | 第33-40页 |
第一节 包豪斯的成立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格罗皮乌斯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34-35页 |
第三节 莫霍利-纳吉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35-37页 |
第四节 迈耶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37-38页 |
第五节 形成时期的工业设计思想特点 | 第38-40页 |
第六章 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重建(20 世纪 40-60 年代) | 第40-47页 |
第一节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成立 | 第40-41页 |
第二节 马尔多纳多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古格洛特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42-43页 |
第四节 拉姆斯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43-45页 |
第五节 重建时期的工业设计思想特点 | 第45-47页 |
第七章 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 第47-53页 |
第一节 青蛙公司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科拉尼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48-49页 |
第三节 胡贝尔的工业设计思想 | 第49-51页 |
第四节 发展时期的工业设计思想特点 | 第51-53页 |
第八章 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意义 | 第53-59页 |
第一节 明确了工业设计的本质目的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明确了工业设计的主体受众 | 第54-56页 |
第三节 明确了工业设计的立场态度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注释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