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1.1 无线通信系统发展 | 第15-17页 |
1.1.2 无线通信技术LTE与WLAN | 第17-18页 |
1.2 异构无线网络的研究 | 第18-27页 |
1.2.1 关键研究问题 | 第18-23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3 本文主要贡献与论文结构 | 第27-31页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1.3.2 内容安排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第二章 异构无线网络资源管理架构与研究方向 | 第36-61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36页 |
2.2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架构 | 第36-41页 |
2.2.1 网络融合架构 | 第37-38页 |
2.2.2 典型的融合场景 | 第38-41页 |
2.3 异构无线网络资源管理 | 第41-53页 |
2.3.1 资源管理模型 | 第41-48页 |
2.3.2 网络选择 | 第48-50页 |
2.3.3 垂直切换 | 第50-52页 |
2.3.4 呼叫接纳控制 | 第52-53页 |
2.4 博弈论在异构无线网络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第53-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第三章 基于可拓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网络选择算法 | 第61-85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61-64页 |
3.2 研究现状 | 第64-65页 |
3.3 可拓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65-71页 |
3.3.1 建立决策因素评价映射表 | 第66-67页 |
3.3.2 建立网络物元模型 | 第67-68页 |
3.3.3 业务隶属度 | 第68-69页 |
3.3.4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69-71页 |
3.4 最优网络选择 | 第71-77页 |
3.4.1 确定各决策因素的相对隶属度 | 第71-72页 |
3.4.2 各候选网络的性能函数值 | 第72-77页 |
3.4.3 选择最优网络 | 第77页 |
3.5 最优网络选择流程 | 第77-78页 |
3.6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8-8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第四章 基于SINR与代价函数的垂直切换机制 | 第85-109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85-86页 |
4.2 研究现状 | 第86-88页 |
4.3 组合预测SINR | 第88-94页 |
4.3.1 组合预测 | 第89页 |
4.3.2 基于GM(1,1)与BP神经网络的SINR组合预测 | 第89-94页 |
4.4 基于SINR与代价函数的垂直切换机制 | 第94-100页 |
4.4.1 基于多决策因素的代价函数 | 第94-97页 |
4.4.2 切换决策 | 第97-99页 |
4.4.3 垂直切换机制过程描述 | 第99-100页 |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第五章 异构无线网络中的最优联合呼叫接纳控制 | 第109-137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109-110页 |
5.2 研究现状 | 第110-117页 |
5.3 异构网络模型 | 第117-120页 |
5.3.1 网络架构与位置区域划分 | 第117-119页 |
5.3.2 网络容量 | 第119页 |
5.3.3 业务模型 | 第119-120页 |
5.4 联合接纳控制问题的马尔可夫模型 | 第120-125页 |
5.4.1 状态空间 | 第121-122页 |
5.4.2 决策时刻与接纳控制行为集合 | 第122-123页 |
5.4.3 期望逗留时间 | 第123-124页 |
5.4.4 状态转移概率 | 第124页 |
5.4.5 效用函数 | 第124-125页 |
5.5 基于效用函数的最优接纳控制策略 | 第125-127页 |
5.5.1 业务的效用函数 | 第125-126页 |
5.5.2 最优接纳控制策略 | 第126-127页 |
5.6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27-13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7页 |
第六章 基于博弈论的异构无线网络定价与资源分配机制 | 第137-169页 |
6.1 研究背景 | 第137-138页 |
6.2 研究现状 | 第138-141页 |
6.3 网络模型及数据定义 | 第141-142页 |
6.4 带宽需求函数及运营商收益 | 第142-143页 |
6.4.1 带宽需求函数 | 第142-143页 |
6.4.2 运营商的收益 | 第143页 |
6.5 非合作博弈的最优价格策略 | 第143-144页 |
6.6 合作博弈的最优价格策略 | 第144-147页 |
6.6.1 最优价格策略 | 第145页 |
6.6.2 运营商间的合作收益分配 | 第145-147页 |
6.7 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定价与资源分配 | 第147-155页 |
6.7.1 Stackelberg博弈模型与数据定义 | 第147-149页 |
6.7.2 两个阶段Stackelberg博弈的分析 | 第149-152页 |
6.7.3 子博弈完美均衡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 第152页 |
6.7.4 求子博弈完美均衡的算法 | 第152-155页 |
6.8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55-165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6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69-172页 |
7.1 总结 | 第169-171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71-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73-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