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

模型动物斑马鱼对鳗弧菌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应答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31页
    1.1 水产养殖与鱼类疾病第14页
    1.2 鱼用疫苗第14-17页
        1.2.1 灭活疫苗第15页
        1.2.2 亚单位疫苗第15页
        1.2.3 核酸疫苗第15-16页
        1.2.4 减毒活疫苗第16-17页
    1.3 鱼类的免疫系统第17-22页
        1.3.1 鱼类免疫器官第17-19页
        1.3.2 鱼类免疫细胞第19-20页
        1.3.3 鱼类免疫分子第20-22页
    1.4 斑马鱼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第22-29页
        1.4.1 斑马鱼免疫系统第23-26页
        1.4.2 斑马鱼在病原感染研究中的应用第26-29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9-31页
第2章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注射接种斑马鱼的免疫效果第31-44页
    2.1 前言第31页
    2.2 实验材料第31-32页
        2.2.1 菌株和实验动物第31页
        2.2.2 试剂及主要实验仪器第31-32页
    2.3 实验方法第32-36页
        2.3.1 斑马鱼饲养及常规处理第32页
        2.3.2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株的培养及注射斑马鱼安全剂量考察第32-34页
        2.3.3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注射接种第34页
        2.3.4 血清取样第34页
        2.3.5 注射攻毒第34-35页
        2.3.6 斑马鱼肠道及肝脏病理切片制作第35页
        2.3.7 血清中特异抗体水平检测第35-36页
        2.3.8 交叉保护第36页
    2.4 实验结果第36-42页
        2.4.1 鳗弧菌MVAV6203注射接种斑马鱼的免疫保护力第36-37页
        2.4.2 免疫后斑马鱼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第37-39页
        2.4.3 交叉保护第39-42页
    2.5 讨论第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浸泡免疫斑马鱼的免疫应答第44-63页
    3.1 前言第44页
    3.2 实验材料第44页
        3.2.1 菌株和实验动物第44页
        3.2.2 试剂及主要实验仪器第44页
    3.3 实验方法第44-51页
        3.3.1 菌株培养及浸泡免疫第44-45页
        3.3.2 取样第45页
        3.3.3 浸泡攻毒第45-46页
        3.3.4 血清中特异抗体水平检测第46页
        3.3.5 RNA抽提及逆转录第46页
        3.3.6 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第46-50页
        3.3.7 浸泡免疫后斑马鱼组织中的菌体分布第50-51页
        3.3.8 不同剂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第51页
    3.4 实验结果第51-58页
        3.4.1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浸泡免疫斑马鱼的保护力分析第51-53页
        3.4.2 免疫后斑马鱼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第53-54页
        3.4.3 免疫后斑马鱼脾脏和肝脏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第54-57页
        3.4.4 浸泡免疫后斑马鱼组织中的菌体分布第57页
        3.4.5 不同接种剂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第57-58页
    3.5 讨论第58-61页
    3.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4章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免疫后的斑马鱼对感染的免疫应答第63-72页
    4.1 前言第63页
    4.2 实验材料第63页
    4.3 实验方法第63-64页
        4.3.1 浸泡攻毒第63页
        4.3.2 取样第63-64页
        4.3.3 血清中特异抗体水平的检测第64页
        4.3.4 RNA抽提及逆转录第64页
        4.3.5 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第64页
    4.4 实验结果第64-69页
        4.4.1 免疫后斑马鱼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第64页
        4.4.2 攻毒后斑马鱼脾脏和肝脏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第64-69页
    4.5 讨论第69-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5章 加强免疫对于斑马鱼免疫保护力的影响第72-76页
    5.1 前言第72页
    5.2 实验材料第72页
    5.3 实验方法第72-73页
        5.3.1 菌株培养及浸泡免疫第72-73页
        5.3.2 取样第73页
        5.3.3 浸泡攻毒第73页
    5.4 实验结果第73-74页
        5.4.1 攻毒后斑马鱼累计死亡率第73页
        5.4.2 抗体水平变化第73-74页
    5.5 讨论第74-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接种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对斑马鱼免疫系统母源转移的影响第76-92页
    6.1 前言第76页
    6.2 实验材料第76-77页
        6.2.1 菌株及实验动物第76页
        6.2.2 实验试剂和溶液第76-77页
    6.3 实验方法第77-84页
        6.3.1 斑马鱼雌性亲鱼注射免疫第77页
        6.3.2 斑马鱼亲鱼交配与产卵受精第77-78页
        6.3.3 斑马鱼胚胎胞质液的制备第78页
        6.3.4 斑马鱼胚胎胞质中鳗弧菌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第78页
        6.3.5 斑马鱼胚胎胞质液杀菌活力检测第78-80页
        6.3.6 斑马鱼胚胎胞质中蛋白变化检测第80-81页
        6.3.7 胚胎胞质中溶菌酶蛋白的检测第81-82页
        6.3.8 荧光定量PCR检测胚胎中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第82页
        6.3.9 鳗弧菌浸泡攻毒斑马鱼幼鱼及残留检测第82-84页
        6.3.10 鳗弧菌浸泡攻毒后斑马鱼幼鱼中相关免疫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第84页
    6.4 实验结果第84-88页
        6.4.1 斑马鱼胚胎胞质中鳗弧菌特异性抗体水平第84-85页
        6.4.2 斑马鱼胚胎胞质中杀菌活力水平第85页
        6.4.3 斑马鱼胚胎胞质的总蛋白分析第85-87页
        6.4.4 Western blotting检测斑马鱼胚胎胞质中的溶菌酶第87页
        6.4.5 斑马鱼胚胎中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第87-88页
        6.4.6 斑马鱼幼鱼鳗弧菌攻毒后残留第88页
        6.4.7 鳗弧菌浸泡攻毒斑马鱼幼鱼后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第88页
    6.5 讨论第88-91页
    6.6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7章 结论和创新点第92-95页
    7.1 主要结论第92-93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93页
    7.3 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小区间干扰抑制的蜂窝网络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无线传感系统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风效应实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