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格达岩层中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非线性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 ·昔格达组地层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灌注桩试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软岩中钻孔灌注桩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德昌蒲坝现场静载试验 | 第15-33页 |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15-16页 |
| ·地形地貌 | 第15页 |
| ·地层岩性 | 第15-16页 |
| ·试桩设计 | 第16-17页 |
| ·试桩加载系统 | 第17-18页 |
| ·测试系统 | 第18页 |
| ·静载试验成果分析 | 第18-32页 |
| ·试桩极限承载力 | 第18-27页 |
| ·桩身轴力分布 | 第27-30页 |
| ·桩端阻力分析 | 第30-32页 |
| ·试验结论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竖向受荷桩的特性及其计算方法 | 第33-52页 |
| ·竖向受荷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 第33-35页 |
| ·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的破坏模式 | 第35-37页 |
| ·荷载传递函数研究现状 | 第37-42页 |
| ·荷载传递函数类型 | 第37-41页 |
| ·基于荷载传递函数的沉降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 ·荷载传递分析法的前提 | 第42页 |
| ·基桩荷载传递函数的确定 | 第42-45页 |
| ·桩侧阻荷载传递模型 | 第43-44页 |
| ·桩端阻力的双折线模型 | 第44-45页 |
| ·参数确定 | 第45-48页 |
| ·桩侧极限摩阻力 | 第45-46页 |
| ·桩端土屈服压力 | 第46-48页 |
| ·基桩荷载传递法与矩阵位移耦合计算模型 | 第48-51页 |
| ·计算假定 | 第48页 |
| ·荷载传递法的程序流程 | 第48-49页 |
| ·模型建立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工程应用 | 第52-70页 |
| ·影响荷载传递的因素 | 第52-54页 |
| ·影响桩侧摩阻力发挥的因素 | 第52-54页 |
| ·影响桩端阻力发挥的因素 | 第54页 |
| ·影响荷载传递函数参数选取的因素 | 第54-55页 |
|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5-60页 |
| ·桩身临界位移 | 第55-56页 |
| ·桩端临界位移 | 第56-57页 |
| ·桩侧极限摩阻力 | 第57页 |
| ·桩端土屈服压力 | 第57-58页 |
| ·弹性变形临界值 | 第58-59页 |
| ·桩侧摩阻力弹性临界值 | 第59-60页 |
| ·蒲坝场地试验计算验证 | 第60-69页 |
| ·荷载-沉降曲线 | 第60-64页 |
| ·轴力分布 | 第64-67页 |
| ·参数确定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