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关于经济增长研究的综述 | 第13-14页 |
1.2.2 经济增长与能源制约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3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2.4 关于研究方法的综述 | 第18-19页 |
1.2.5 对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9页 |
1.3 研究切入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切入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方法模型 | 第23-32页 |
2.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生产函数模型 | 第23-25页 |
2.1.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 第23-24页 |
2.1.2 生产函数模型的发展 | 第24页 |
2.1.3 能源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阐释 | 第24-25页 |
2.2 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2.1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 第25-26页 |
2.2.2 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 第26-27页 |
2.2.3 能源强度与能源库兹涅茨曲线 | 第27-28页 |
2.3 关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2.3.1 技术进步及其实现途径 | 第28页 |
2.3.2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 第28-29页 |
2.3.3 中性技术进步 | 第29页 |
2.4 方法与模型 | 第29-32页 |
2.4.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0页 |
2.4.2 协整理论与向量自回归 | 第30页 |
2.4.3 面板数据模型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能源、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间关系整体研究 | 第32-49页 |
3.1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 第32-36页 |
3.1.1 国际间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 第32-33页 |
3.1.2 国内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3.1.3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第34-36页 |
3.2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3.2.1 国内外科技进步水平现状分析 | 第36-37页 |
3.2.2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第37-38页 |
3.2.3 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关系的简单论述 | 第38页 |
3.3 技术进步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40页 |
3.3.1 技术进步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8-39页 |
3.3.2 技术进步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40页 |
3.3.3 技术进步指数计算 | 第40页 |
3.4 能源、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实证分析 | 第40-48页 |
3.4.1 研究方法与数据指标选取 | 第40-41页 |
3.4.2 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 | 第41-42页 |
3.4.3 向量自回归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 第42-44页 |
3.4.4 能源、技术进步、经济间因果关系探究 | 第44-45页 |
3.4.5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和技术进步间的相互作用 | 第45-47页 |
3.4.6 经济增长的方差分解分析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能源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省际研究 | 第49-71页 |
4.1 能源消费的省际差异分析 | 第49-51页 |
4.1.1 能源消费量的省际差异分析 | 第49页 |
4.1.2 能源消费与人均GDP关系的省际差异分析 | 第49-50页 |
4.1.3 能源综合利用水平的省际差异分析 | 第50-51页 |
4.2 技术进步水平的省际差异分析 | 第51-54页 |
4.2.1 技术创新的省际差异分析 | 第51-52页 |
4.2.2 技术扩散的省际差异分析 | 第52-53页 |
4.2.3 技术转移的省际差异分析 | 第53-54页 |
4.3 经济增长模型构建与数据预处理 | 第54-58页 |
4.3.1 经济增长模型构建 | 第54-55页 |
4.3.2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 | 第55-56页 |
4.3.3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56页 |
4.3.4 关于资本存量的估算的简要说明 | 第56-58页 |
4.4 能源消费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58-61页 |
4.4.1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 第58页 |
4.4.2 面板协整检验 | 第58-59页 |
4.4.3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 | 第59-60页 |
4.4.4 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 第60-61页 |
4.5 能源消费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与分析 | 第61-70页 |
4.5.1 生产要素贡献率测算的理论基础 | 第61-62页 |
4.5.2 总产出及各生产要素增长率测算及分析 | 第62-66页 |
4.5.3 各生产要素对总产出的贡献率测算及分析 | 第66-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实现能源、技术进步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71-76页 |
5.1 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71-73页 |
5.1.1 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 第71-72页 |
5.1.2 促进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72-73页 |
5.2 关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73-74页 |
5.2.1 我国在技术进步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73-74页 |
5.2.2 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74页 |
5.3 关于其他生产要素对经济推动作用的政策建议 | 第74-76页 |
5.3.1 关于资本要素投入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75页 |
5.3.2 关于劳动要素投入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附录 | 第87-93页 |
附录1 各省市区主要年份资本存量估算 | 第87-88页 |
附录2 各省市区主要年份总产出及生产要素增长率与贡献率核算 | 第88-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