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 600MW 级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型式发展 | 第13-17页 |
1.2.1 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第14页 |
1.2.2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第14-16页 |
1.2.3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 第16页 |
1.2.4 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13] | 第16-17页 |
1.3 国外 600MW 级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型式发展 | 第17-20页 |
1.3.1 前苏联 | 第17-18页 |
1.3.2 美国 | 第18-19页 |
1.3.3 日本 | 第19-20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工程概况及锅炉炉型的设计方案 | 第21-42页 |
2.1 九江发电厂四期工程概况 | 第21-25页 |
2.1.1 燃料特性 | 第21-23页 |
2.1.2 主机参数 | 第23-25页 |
2.2 锅炉炉型分析 | 第25-28页 |
2.3 660MW 超超临界П型炉设计方案 | 第28-35页 |
2.3.1 锅炉特点 | 第28页 |
2.3.2 锅炉整体布置 | 第28-31页 |
2.3.3 锅炉总体设计 | 第31-33页 |
2.3.4 启动系统 | 第33-34页 |
2.3.5 燃烧设备 | 第34页 |
2.3.6 空气预热器 | 第34页 |
2.3.7 吹灰器、安全阀 | 第34页 |
2.3.8 钢构架和平台楼梯 | 第34-35页 |
2.4 660MW 超超临界塔式炉设计方案 | 第35-41页 |
2.4.1 锅炉特点 | 第35页 |
2.4.2 锅炉整体布置 | 第35-38页 |
2.4.3 锅炉总体设计 | 第38-40页 |
2.4.4 启动系统 | 第40-41页 |
2.4.5 燃烧设备 | 第41页 |
2.4.6 空气预热器 | 第41页 |
2.4.7 吹灰器、安全阀 | 第41页 |
2.4.8 钢构架和平台楼梯 | 第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塔式炉和П型炉炉型技术方案对比 | 第42-55页 |
3.1 技术性能数据对比 | 第42-45页 |
3.2 炉型技术特点对比及分析 | 第45-49页 |
3.3 炉型经济性对比及分析 | 第49-53页 |
3.3.1 安装费用 | 第49-50页 |
3.3.2 运行费用 | 第50-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660MW 超超临界塔式锅炉水动力计算 | 第55-68页 |
4.1 水动力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56-58页 |
4.1.1 热量分配 | 第56页 |
4.1.2 压降计算 | 第56-58页 |
4.2 BMCR 工况下的水动力计算 | 第58-62页 |
4.2.1 BMCR 工况下螺旋管的具体水动力计算 | 第59-60页 |
4.2.2 BMCR 工况不同流量下各管段的总压降 | 第60页 |
4.2.3 绘制 BMCR 工况下的水动力特性图 | 第60-61页 |
4.2.4 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4.3 35%BMCR 工况下的水动力计算 | 第62-65页 |
4.3.1 35%BMCR 工况下螺旋管的具体水动力计算 | 第62-63页 |
4.3.2 35%BMCR 工况不同流量下各管段的总压降 | 第63页 |
4.3.3 绘制 35%BMCR 工况下的水动力特性图 | 第63-64页 |
4.3.4 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4.3.5 误差分析 | 第65页 |
4.4 管内传热恶化的校验 | 第65-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1000MW 超超临界塔式锅炉运行事故分析及解决方案 | 第68-74页 |
5.1 1000MW 超超临界塔式炉投运情况 | 第68-69页 |
5.2 1000MW 超超临界塔式锅炉试验故障分析 | 第69-72页 |
5.3 九江电厂四期工程炉膛水冷壁用材选择 | 第72-73页 |
5.3.1 水冷壁材料选用结论 | 第72页 |
5.3.2 九江电厂四期工程水冷壁用材选择 | 第72-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页 |
6.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